当前位置: 首页>孙凤霞:“大医精诚”,医者菩萨心

阅读数(0人)

孙凤霞:“大医精诚”,医者菩萨心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最后更新时间:2020年11月2日

       6月20日,徐州市中医院“孙凤霞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顺利通过江苏省中医药局组织的专家验收。
      为弘扬中医药国粹,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和中医惠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自2010年开始在全国地市级以上中医医院开展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工作。目前,我市仅有的2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都落户徐州市中医院,分别是“孙凤霞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和“王如侠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
       今年76岁的孙凤霞教授,是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名中医,出身中医世家,曾拜师于“国医大师”朱良春,“我出生中医世家,曾祖父孙华麟是光绪御医,祖父孙岱松是民国名医,我现在都在用祖辈的处方。”孙凤霞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她讲话总是语速慢慢的,很轻柔,似乎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拼写出来的,她说这是多年养成的习惯,一是为学生记录处方留时间,二是让患者听得明白,“望闻问切一个环节都不能少,要让患者知道病是怎么得的,为什么这么调理,生活中注意什么。祖辈和老师是这么教导我的,我也就一直这么做的。”


孙凤霞教授的慈心仁术
“我赶上了中医历史上最好的时代”


       孙凤霞老教授1997年5月被评为徐州市首批名中医,2002年10月被评为江苏省名中医,2011年成立江苏省孙凤霞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012年荣获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成立孙凤霞全国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传承教育工作室,今年6月20日,孙凤霞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
       行医50多年,孙凤霞教授一直坚持在临床一线,精通内外妇儿各科,对脾、胃、肝、胆等内科消化系统疾病有独特的治疗经验,治愈了许多疑难杂症。“现在我每周一、二、四上午坐诊,一个上午要看七八十个病人。”孙凤霞教授说,作为孙氏内科的第四代传人,相比祖辈,“我赶上了中医历史上最好的时代,国家对中医药越来越重视,群众对健康保健的需求,让中医‘治未病’和注重阴阳调理的观念深入人心。很多病人都是奔着我来的,年龄大了,精力有限,但也很满足。”

传承有序,辨证施治,“我现在还用爷爷的方子”

 
      “对于中医来说,朱良春老师的观点‘经典是基础,师传是关键,实践是根本’可谓是金科玉律。‘业精于勤,荒于嬉’,中医古籍,汗牛充栋,丰富得很。没有对古籍的全面掌握,你就没有很广阔的视野,就很难说你了解古方,从整体上对每个病人的病情进行把握。”孙凤霞教授说。
      孙凤霞教授告诉记者,中医古籍永远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学以致用,要与临床相结合。你比如,现在很多女性有‘倒经’症状,经期的时候,出现‘代偿性月经’、‘周期性子宫外出血’,月经量少,甚至无月经,经血在子宫以外部位如胃、肠、肺、乳腺,甚至从鼻子或口中流出。我在明代名医傅青主《傅青主女科》里记录的方法基础上,适当加减,用当归、白芍、丹皮等调制顺经汤,用水煎服,治好了很多例,倒经的女性吃了就好。”“女性为什么会出现‘倒经’,原因就在于‘肾阴不足,肝气上逆’。血随气行,气逆血也逆,就像河流,下游堵了,河水自然往上走。”孙凤霞教授说,她把用顺经汤治疗‘倒经’的方法教给她的学生刘峰林等人,“他们一直在使用,也治好了很多病人”。
       孙凤霞教授说她很庆幸出生在中医世家,“从小就受到祖父的教导,爷爷教给我的一些方子,我现在还在用。”“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不规律,得胃病的很多,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西药没有好的办法,徐州一些大医院的医生碰到这样的患者,就推荐到我这里来。爷爷给我说过,用伏龙肝(灶心土)治疗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病症,一治一个准。这个方法是太爷爷给爷爷讲的,爷爷又把这个方子传给了我。”《本草便读》记载:“伏龙肝即灶心土,……具土之质,得火之性,化柔为刚,味兼辛苦。其功专入脾胃,有扶阳退阴散结除邪之意。”孙凤霞教授解释,伏龙肝入脾、胃经,在辩证施治的基础,把伏龙肝在清水中泡两个小时,之后用伏龙肝清水煎药,“温中和胃”,“‘十人九胃’,十个人里面,九个人的胃不好。这个方子让很多患者受益,有年龄大的,也有年轻的,都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邳州有位60多岁的男同志,莫名其妙发烧,他在我市几家大医院什么检查都做了,就是查不出原因,来到我这之后,我给开了一个方子,用甜茶和其他中药配伍,几副中药吃完,发烧症状就消失了。”孙凤霞教授说,“对这种不明原因发烧,西医没有办法。爷爷说,你就用甜茶就能治好。发烧的原因还是体内有毒素,仪器是检查不出来的。用甜茶治疗不明原因发烧,我的学生刘峰林也治好了几例。”据《中华中药志》等典籍记载,甜茶清热解毒,“能防治高血压、治疗湿热痢疾、皮肤瘙痒、痈疽恶疮等症。并具有滋养肝肾、和胃降逆、润肺止咳、解困醒酒等作用。”


融合创新,医者菩萨心,“要对得起每一位患者”


       孙凤霞教授在传承中医传统的基础上融合创新,“辨证论治,扶正祛邪”,善于诊治疑难杂症,尤其注重对脾胃功能的整体调养,形成了自成一体的医学风格:疏肝和胃法、健脾行气法、辛开苦降法、活血化瘀法、滋阴降气法、温中和胃法。“我用‘十八反(配伍禁忌的总称)’的方子治疗月子病。附子、半夏等药材通过配伍,温中止泻,治疗拉肚子,临床效果很好。对‘十八反’的方子,许多中医都在用,但一定是在名医的指导下。”
       在行医过程中,孙凤霞教授根据自己的经验,结合临床研制了多种方剂:胃病Ⅰ号方和胃病Ⅱ号方,健脾和胃,消痞和中,清热化瘀,治疗幽门螺旋菌相关性胃炎,食道炎等疗效显著;胃病Ⅲ号方清幽养胃,活血化瘀,治疗萎缩性胃炎,胃癌前期病变及肠上皮化生等疗效显著;美容祛斑Ⅰ号、Ⅱ号,养颜祛斑Ⅰ号,养颜祛痘Ⅱ号,对内分泌失调所致的黄褐斑、痤疮等,疗效显著,深受广大患者的好评。
       孙凤霞教授高尚的医德与高超的医疗技术一样,备受患者赞赏:“8月份根据朋友介绍,到孙主任处治疗胃病,治疗一段时间,心里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孙主任具有医者佛心也,对患者态度热情,在看病过程仔细询问病人病情进展过程,根据病情下药,一丝不苟”;“2001年我的胃痛的死去活来,看了N个西医花了N多的钱,都是越治越重。后来有人介绍我去找这位老教授,几付中药下来,好了许多”……
       在采访孙凤霞教授的过程中,记者多次在门诊观察她“望闻问切”,“是不是胸前就像不透实的一样”、“(胃液反流)也不哲哲拉拉地难受吗?”“大便一下子能出来吗?”……孙凤霞与患者之间的对话都是家常语言,问诊的过程就像聊天,没有一句群众听不懂的专业术语。中国矿业大学赵同学胃不太舒服,“胃镜做了吗?怎么说的?”切脉之后,孙凤霞说“没有什么大事,别害怕,注意饮食和休息就行了”;65岁的王先生家住铁路二宿舍,因为胃溃疡在我市一家医院治疗后,效果不明显,特意挂了孙凤霞的专家号,“你肠胃里的脂肪瘤比较多,与喝酒、抽烟有关系,检查片子上说‘有不典型增生’,不能太大意。……舌头翘起来,我看看,气血有点瘀滞,又黑又紫,你的皮肤有点黑变病,我开点药把脸色调一调,内里的脏气,通过外面能表现出来。你的脂肪肝也能调,皮肤上的疙瘩也能调,吃东西反正注意吧,起码油腻的不吃,肉最好不吃……”
       记者发现,孙凤霞教授“望闻问切”一个病人需要十几分钟,有些从安徽、河南等周边地区来的病人,拿到处方后,还大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架势,孙凤霞教授就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交待,“水果、葡萄也不能吃”等都嘱咐到位。孙凤霞教授说,患者大老远地跑来不容易,“要对得起每一位患者。”


       孙凤霞教授说,国医大师朱良春把“神仙手眼 菩萨心肠”当做座右铭,“医者仁心首先就要细心,要把每一个细节向患者交待清楚,不能不耐烦。”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从孙凤霞教授身上,记者看到了“大医”朴实的风采。

  

  


  


言传身教,提携后学,“中医发展迎来了最好的时代”


      根据江苏省卫计委《关于组织开展2013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验收工作的通知》精神,今年6月20日江苏省中医药局组织专家对徐州市中医院“孙凤霞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进行了验收,并顺利验收通过。专家组对项目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目标明确,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团结协作,取得了良好成绩;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开展好,制订优势病种诊疗方案5种,提炼了指导老师脾胃病治疗经验;人才梯队建设完整,培养了一批后备人才。”
      刘峰林,副主任中医师,副教授,中医师承硕士,徐州市中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孙凤霞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负责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师承孙凤霞教授。刘峰林说:“跟随孙老应诊,从写病例、四诊(望、闻、问、切)入手,老师把她的辨证思想、用药经验,包括如何抓主症、辨证分析、治法、用药经验及诊疗技巧等,都毫无保留地教给我们,体现了孙老对中医事业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刘峰林跟随孙凤霞教授学习20多年,深得其真传。他说,孙凤霞老师以治疗消化内科疾病为专长,尤其重视舌诊、四诊合参,“‘舌为脾胃之外候,苔乃胃气之所熏蒸’,舌体与苔的变化在脾胃病辩证中反映着脾气的盛衰和胃气的强弱。孙老师通过对舌象的细致观察,判断脾胃的盛衰、寒热与强弱,分析脾胃疾病的病因病机,通过四诊合参,辨证论治,做到了药到病除。孙老师一直坚持辨病和辨证相结合,倡导发扬中医手段和优势为群众健康服务,这对我们这些后辈是极大的促进。我现在一直按照孙老师的要求,坚持用中药辩证施治。”
      师承教育是中医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部分,目前,有一批中青年业务骨干聚集在“孙凤霞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中青年专家和学术接班人把继承和自主创新相结合,把名老中医在诊疗上的理论创新和用药规律应用到临床,服务患者。孙凤霞学术经验继承人、副主任中医师黄焰,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在徐州市中医院从事呼吸内科临床工作十多年,擅长治疗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和内科杂病,完成市科研课题1项,在全国、省级刊物发表医学论文10多篇,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谈起自己带的学生,孙凤霞教授说,“他们都很努力,有的医生跟着我记录处方十几年了。传承中医是自己的历史责任,他们的成长是我的骄傲。”孙凤霞教授表示,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医发展,“中医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从出生到死亡,中医药对维护人的一生健康都有着独特的理念和方法。中医重视整体,注重平和,强调个体化,突出治未病,在普及健康生活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特别是现在慢性病蔓延,更需要中医来调理。可以说中医发展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代,我的祖辈没遇上,我遇上了。”


曾祖父孙华麟是光绪御医
“太医院送了一块‘世代仁术’的匾”


      “对于太爷爷孙华麟,我没有太多的印象,只记得爷爷孙岱松给我说过,太爷爷是光绪时徐州知府推荐到太医院去的。当时我们家住在文亭街中兴巷7号,从门前一个个台阶上去,两边有扶手石,院子里有10间房子,有两块匾,一块写着‘世代仁术’,是太医院送的,太爷爷从北京回来的时候同行李一起带回来的;另一块小一点,写着‘大医精诚’四个字,是当时徐州看病的群众送的。文革的时候‘破四旧’,卫校的红卫兵跑到我们家把两块匾都砸了。我记得两块匾都很硬,肯定是好木头制作的,一点一点地砸碎。”7月21日,在徐州市中医院“孙凤霞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里,孙凤霞教授向记者叙述。


徐州中医药源远流长,孙华麟慕名而来


      孙华麟原籍山东泰安,在家传中医的基础上,广闻博览,针对当时北方气候干燥,肠胃病多发的实际,专攻脾胃功能的中医调养,形成自成一体的医学风格,创立了孙氏内科流派。功成名就之后的孙华麟在光绪初年带着家眷来到区域医疗中心徐州,在文亭街中兴巷7号挂牌行医,深受徐州群众信任。
    《徐州市志》(中华书局1994年3月出版)记载,徐州中医药源远流长,历代多有名医行医于城乡。徐州中药资源品种多,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出产曼陀罗、漆叶、全虫等药材。明嘉庆时李时珍曾亲到徐州普查中药材资源。《本草纲目》记载:“麻黄出彭城者佳”,“仙鹤草,生云龙山下”。1984年2月起,徐州市进行中药资源普查,结果表明,全市共有中药资源种类610种。徐州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让周边地区的中医从业者趋之如骛。《徐州市志》记载,光绪10年(1884年)徐州已有国药业30多户。徐州及所辖各县共有名医60余人,其中有著作者40余人。


徐州知府推荐去北京,获赠“世代仁术”牌匾


      清朝末年,最著名的病人是光绪,在现有的清宫医案记录中,数光绪帝的病案记录最多。他在位33年,病案记录有千余条之多,尤其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的3月到7月,210天的时间,记录就有260次,给他诊治过的御医有30多人。
      历史资料记载,4岁进宫的光绪从小就体质羸弱,失于调理,长期遗精,身体素质很差。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被幽禁,疾病日趋加重。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八月初十日,慈禧用光绪的名义发布上谕,征召天下名医为光绪诊病:“肤躬自四月以来,屡有不适,调治日久,尚无大效。京外如有精通医理之人,即著内外臣工,切实保荐候旨。其现在外省者,即日驰送来京,勿稍延缓(军机处《上谕档》)。”各地督抚和地方官员举荐名医视为头等大事,认真督办,先后保送一些名医进入太医院。孙华麟由于在内科方面的成就,被徐州知府举荐到北京。
      光绪帝在位时曾屡次征召名医入宫。清《清实录》(1908年10月21日)记载:“上疾增剧……谕令各省将军、督抚,保荐良医。”可惜的是光绪肝肾阴虚,脾阳不足,气血亏损,脏腑功能全部失调,“调理多时,全无寸效”,1908年11月14日光绪暴崩,享年38岁,葬于清西陵的崇陵。
     “我看了有关光绪病情的相关报道,光绪起居注中多处记载‘时有滑泄,下部潮冷’,证明他肾阴肾阳均有不足。导致他死亡的直接原因,可能是心肺功能慢性衰竭,合并急性感染所造成。即使我的太爷爷等御医采取养心益气法、滋阴补肾法、益肾固涩法等方法,只能治标,身体已经坏了,再好的医术也回天乏力了。”孙凤霞教授说。
      有文字记载的太医院最早出现在金代,辛亥革命后的1912年2月12日,溥仪逊位出宫,太医院的历史使命随之结束,御医们散落民间,有的告老还乡,有的隐于闹市之中。“太爷爷回来的时候,把被子都带回来了。在家里继续开诊所,什么内科杂症都看。开了方子后,病人就去广济堂等药店买药。现在太爷爷留给我的只有两张照片了,其中一张是在太医院和其他御医的合影。”孙凤霞教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