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岐黄妙手┃隔附子饼灸疗法 温阳散寒扶正气

阅读数(598次)

岐黄妙手┃隔附子饼灸疗法 温阳散寒扶正气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最后更新时间:2025年5月15日
     在中医的浩瀚宝库中,隔附子饼灸这一古老技艺源远流长,承载着千年智慧,历经岁月沉淀,至今仍在守护人们的健康。它巧妙融合附子与艾草之力,为众多受困于身体不适的人带来希望。

古今传承 溯源隔附子饼灸



       隔附子饼灸属于间接灸,最早可追溯至唐代孙思邈的《千金翼方》,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其中,附子性味辛热,在中医药领域应用广泛,素有“温阳药之首”的美誉,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等功效。艾草则被称为“纯阳之草”,艾灸能通经回阳、理气血、逐寒湿,中医里更有“艾叶能灸百病”的说法。将二者结合,形成的隔附子饼灸,能让艾草温经活络、散寒止痛的功效与附子温经助阳、温脾助肾的作用相辅相成,充分发挥驱散体内寒邪、温阳补气、调理脏腑功能的作用。

适用之症 明确施灸对象

       隔附子饼灸适用人群较为广泛。阳虚体质,常畏寒怕冷、手脚冰凉的人;患有风寒湿痹,饱受关节疼痛、腰膝酸软折磨的人;脾胃虚寒,出现腹痛腹泻、食欲不佳状况的人;女性群体中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不孕的患者;以及处于亚健康状态,疲倦乏力、免疫力低下的人群,都可以尝试通过隔附子饼灸来改善身体状况。

施灸步骤 规范操作流程

      1. 准备附子饼 把附子研磨成粉末,按照黄酒与附子粉1:1的比例调和,制成约10克重、0.4厘米厚的饼状。在饼中间用针刺出几个小孔,方便艾炷燃烧和透气。
      2. 制作艾炷 将艾绒搓成底座直径2厘米、高2.5厘米的锥体状艾炷。
      3. 选穴施灸 根据不同病症选取合适穴位。把制作好的附子饼放在选定穴位上,再将艾炷置于附子饼上,点燃艾炷。待艾炷燃尽后更换新艾炷,每次每穴灸5柱,以局部皮肤发红为宜。施灸时要时刻留意,若感觉灼痛,应立刻更换艾炷,防止烧伤。

禁忌要点 牢记注意事项


       1. 禁忌人群 孕妇、过敏体质以及阴虚火旺者不能进行隔附子饼灸。
       2. 施灸环境 施灸时要保证室内通风良好,减少烟雾对呼吸道的刺激。
       3. 观察反应 施灸过程中若出现头昏、眼花、恶心、心慌出汗等不适,需马上停止。
       4. 更换药饼 使用过程中附子饼会变干,要及时更换,保证热力持续传递。

灸后调养 助力身体恢复


      1. 保持清洁 施灸部位要保持清洁干燥,不要马上接触水,避免洗冷水澡或游泳。
      2. 观察皮肤 灸后皮肤可能会短暂发红或有轻微灼热感,这是正常现象。若出现红肿、水疱等,要及时处理。
      3. 避免受凉 灸后身体毛孔处于开放状态,要避免直接吹风或受寒。
      4. 补充水分 适当饮用温开水,促进身体新陈代谢。
      5. 合理饮食 灸后消化功能可能提升,饮食要清淡、易消化且营养均衡,避免吃过于油腻或刺激性食物。
      6. 适当休息 保证充足休息,也可进行轻柔运动,促进气血流通。

       隔附子饼灸作为中医传统技艺,凝聚着古人的智慧。它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的哲理,为现代人的健康提供了独特的养护方式。如果您对隔附子饼灸疗法感兴趣,可至徐州市中医院中医特色综合治疗室详细了解,感受传统中医的魅力,收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