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朗读者》观后感 作者:朱露露 急诊科

阅读数(12212次)

《朗读者》观后感 作者:朱露露 急诊科

发布人:admin 最后更新时间:2012年6月21日

      朗读者:汉娜是一名36岁的妇女,而米歇尔是一位法律系在读学生。他们在一个雨天相遇,汉娜帮助了当时生病的米歇尔。此后,二人很快坠入爱河。《朗读者》不仅仅局限于讲述忘年恋。当汉娜坐在法庭的被告席,成为了战后被审判的一员时,我终于明白了这部电影被叫好的原因。作为看管集中营的一名看守,汉娜真的太单纯太单纯。她以为那些被派遣回去的人只是结束了这里的劳动,换个地方劳动而已,她以为那些回去的人可以幸福美好的生活下去,她以为她有责任让这些人安稳的存在于这个世界,她以为看守的职责就是维持秩序。她不知道这是何样的罪恶,她不知道离开的人意味着走向地狱。面对法官的咄咄逼人, 面对同为被告的陷害,她终归太善良的什么也不懂。为了不让自己因为“文盲”而遭到耻笑,她居然没有同法官核对笔迹。她一直都没有意识到,她所面  对的指控是多么的罪孽深重。就是这样善良到无知的境界,她被判终身监禁。米歇尔是了解这一切的,却在犹豫不决中,放弃了为她洗刷罪名的机会。他看着她步入监狱,回转身,娶下了一个自己不爱的女子。这终归不是一部描写负心汉地剧。多年后,久到我以为一切都可以画上不完美的省略号的时候,米歇尔离婚了,为了那段割舍不了的记忆。他打开了录音机,开始一部一部的为汉娜读书, 一箱一箱的向监狱寄录音带。汉娜也借着这些,学会了认字,明白了一切。终于在他们后一次见面后,汉娜结束了自己。 我一直不能够完全的了解,为什么汉娜要选择死亡?是一种认清过错之后的自责,亦或是一 种面对未来的怯懦?毋庸置疑的是,汉娜终归太善良,也许正是这份善良到有点愚昧的品质,结束了她的一生。而对于年轻的米歇尔,他是她一辈子的朗读者。

      影片中提到,要维护社会的秩序是法律而非人的道德体系。不可否认,中国墨家学说也极力推崇法制社会。可是,法制是一个完美的治理方案吗?似乎不是,而且是极为无奈的。

      从古自今,立法与城邦同时存在,在尽力追求平等公正的同时,又有多少冤假错案呢?无可估量。人本性中的“恶”需要社会伦理道德的教化,同时也需要强制的法规制约。维持社会的稳定,必然要先规范人性的“恶”。恶必将导向“罚”;罚的目的不仅仅是惩恶,而应该是除恶。在法律的制定过程中,人性的矛盾与社会矛盾如何达成一致,制法的目的如何有效的达到,社会在法制过程中如何逐步的完善与前进,等等这些问题,相信在公元前时期同样存在。

      任何一件人为产物的出现,难免其主观片面性。法律在其制定、应用、执行等过程中,如何更好的达到其目的,这是所有的问题的核心。影片虽然惩治了6名守卫,但是公正的、直达良心的惩戒却没有实现。汉娜是忏悔了,为了那300人的性命。但是剩下的5人对汉娜的罪过,法律如何制裁呢?这种人类普遍存在的自私与利己,在危机时刻攻守同盟,表现的如此淋漓,如此讥讽。而台下让愤怒的情绪冲昏了理智头脑的群众,更是明确的展现了人类自以为是的、无知的文明进程。在失去理智判断的时候、在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候,人是极易做出错误的判断与选择。教化的失力、法律的无力、人性的固执、社会的躁狂等等一切,都是如此的符合那个时代的特征,那个刚刚从战争中挺过来的时代的特性。

      法律必定有其不可触及之处,那就是道德伦理的约束。应该换句话来说:对于社会良好发展,不仅仅需要法律的严格规范执行,更需要加强人类道德体系的建构。这对于当今的社会是极具现实意义的。对于我们所处的医疗行业,同样适应。我们期待更为合理健全的医疗法律体系与制度,尤其在现今医患环境不佳甚至趋于日下的情况下,健全的法律对整个社会秩序,人类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当然,法律之外,我们另一方面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对待病患坚持做到四心,更好服务于人类的健康。向着更美好的未来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