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话说中药香囊 作者:郭盈盈

阅读数(12289次)

话说中药香囊 作者:郭盈盈

发布人:admin 最后更新时间:2012年3月27日

      为弘扬中医文化,增进我市市民对中医修身养性方面的认识和了解,3月17日上午,我院在神农堂举办了纪念第83届“国医节”系列宣传活动,以宣传中医药文化、使传统医学造福于广大群众。惊蛰时节,各种昆虫和微生物苏醒过来;且春暖乍寒,易受风寒,我院特制作“防流感香包”赠送给广大市民。佩戴中药香囊防病,是中医治未病的一种特色疗法,应用中药香囊来醒脑开窍、芳香化浊、避瘟除秽、驱蚊防虫,是传统医学的一大发明。

      香囊,以锦制作,也称“锦囊”,俗称香袋、花囊、荷包。我院制作香囊的材料主要有艾叶(理气血,逐寒湿)、藿香(芳香化湿,祛暑解表)、苍术(燥湿健脾,祛风除湿)、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石菖蒲(化湿豁痰,醒神益智)等十几味中药组成。具有祛瘟解表、化浊解毒之疗效。

      熏香治病自古便有,中国古代,用“香”治病的例子比比皆是。三国魏朝繁钦在《定情》中诗云:“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唐朝同昌公主的步辇缀五色香囊,每出游芬香满路。佩带香囊之俗,也在民间盛行。“榴花角黎斗时新,今日谁家酒不樽。堪笑江湖阻风客,却随蒿叶上珠门。”这首古诗是描述当时人们欢度端午佳节的种种习俗。端午节前后,人们除了吃棕子、插艾叶以外,还要给孩子们带上香囊。

      春天来临之际,为孩子准备一个中药香囊,平时让孩子把香囊戴在胸前,能预防感冒、鼻炎、蚊虫叮咬等春季流行病;休息时置于枕边,具有开窍宁神、镇静助眠的作用。小儿肌肤娇嫩,脏气清灵,药物易透达,只要使用得当,就能取得药轻效捷的效果。中药香囊继承传统中草药经皮肤与呼吸摄入的特点,不吃药不打针预防流感,是个人预防被传染的方式,汽车内吊挂香囊,可以减轻密集人群相互传播的危险性。

      香囊作为情人赠品,还有动人的传说。安史之乱,唐玄宗牺牲了杨贵妃的生命去承担酿成国家战乱的责任。杨贵妃被绞杀后,尸体就地埋葬。待到收复西京以后,唐玄宗派人悄悄将她的遗体移葬,办事宦官发现贵妃的遗体旁唯有临死时佩戴的香囊还完好似昔,便把香囊取下复命。垂垂老矣的太上皇玄宗见到香囊睹物思人,把香囊装入衣袖,不禁老泪纵横。八十年过去后,诗人张祜感叹此物此事,写下了《太真香囊子》一诗:“蹙金妃子小花囊,销耗胸前结旧香。谁为君王重解得,一生遗恨系心肠。”

     《晋书 贾午传》中记载了贾充的小女儿贾午与她父亲贾充的幕僚韩寿相恋的故事,幽会时贾午以西域的香料相赠,不料上朝时韩寿身上的香味被贾充察觉,他猜到了事情的原由以后,没有责怪女儿,而是让女儿嫁给了韩寿,并因此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红楼梦》里林妹妹也曾给宝哥哥做过香囊,一针一线都凝结着她的情思。当芳华不再、红雨落尽的时候,见香囊犹见伊人,却只怕宝玉已是不忍再看了。 “成泥做土香如故,却为谁?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如今的人们通常在每年清明节、端午节前后给孩子们佩戴香囊,以求驱虫、避邪、保平安。作为民间传统饰物,香囊寄托着人们心灵深处的美好诉求,渗透着"祈福避邪"的象征意义,充分反映了劳动人民纯朴、健康的精神风貌,蕴含着华夏古老文明博大的民族魂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