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慢性心衰——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阅读数(13109次)

慢性心衰——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发布人:admin 最后更新时间:2014年8月6日

市中医院心血管科梁田主任提醒:
老年人应注意其反复发作,对患者的同步心理治疗尤为重要
 

      就医故事
      86岁的蒋老先生是一位离休干部,两年前,他出现了呼吸困难、气短气促现象,夜间入睡还会因为气闷气急而突然惊醒,要坐起后才能感觉舒服些。并且还出现了心慌气短、咳嗽等症状,蒋老先生来到市中医院心血管科就诊,被诊断为心脏病变导致心力衰竭。
      两年来,蒋老先生成了中医院心血管科的常客,冬天受凉感冒或夏天气温过高等因素都会引起慢性心衰的反复发作。该科张义勤主任与梁田主任均数次参与到对蒋老先生的抢救治疗中,一次次将蒋老先生从病魔手中抢救回来。
      专家解析
      据梁田主任介绍,慢性心力衰竭也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心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是各种原因造成的心功能不全的复杂临床综合征,病死率较高,且反复发作,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慢性心衰有哪些症状
      慢性心衰包括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全心衰竭。典型的心衰病人有呼吸困难,在活动后或在夜间平卧时出现呼吸急促、胸闷、憋气症状,严重者休息时也感觉呼吸困难,有的还伴有下肢水肿尤其是脚踝部先出现,肝大、上腹部压痛、口唇发紫等。
      梁主任说,左心衰竭是常见的慢性心衰,有一定的发病规律,平时患者主要表现为运动耐量的降低,活动后的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其中呼吸困难包括: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一种表现,病人常在熟睡中憋醒,有窒息感,被迫坐起,咳嗽频繁,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咯血是肺泡和支气管粘膜淤血所致。开始常于夜间发生坐位或立位时咳嗽,若支气管粘膜下形成的扩张的血管破裂,则可引起大咯血。上述症状多为慢性心衰的急性发作,如不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大多需要急诊住院治疗。因此,患者需要了解自己的病情,了解慢性心衰的诱因、症状、发病规律。
      治疗慢性心衰的注意事项
      对于慢性心衰患者的治疗,主要有以下三方面:①积极防治各种器质性心脏病。②避免各种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防治呼吸道感染、避免过劳、控制心律失常、限制钠盐、避免应用抑制心肌收缩力的药物。③积极防治影响心功能的合并症,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及肾功能不全等。
      对于已有心力衰竭的患者,应注意进行以下的预防措施:
      1.预防感冒:在感冒流行季节或气候骤变情况下,患者要减少外出,出门应戴口罩并适当增添衣服,患者还应少去人群密集之处。患者若发生呼吸道感染,则非常容易使病情急剧恶化。
      2.适量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但切忌活动过多、过猛,更不能参加较剧烈的活动,以免心力衰竭突然加重。
      3.饮食宜清淡少盐:饮食应少油腻,多蔬菜水果。对于已经出现心力衰竭的病人,一定要控制盐的摄入量。盐摄入过多会加重体液潴留,加重水肿,但也不必完全免盐。
      4.健康的生活方式:一定要戒烟、戒酒,保持心态平衡,不让情绪过于兴奋波动,同时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特别提醒
      慢性心衰的心理治疗同样重要
      在对蒋老先生的治疗过程中,梁主任还特别强调对病人的同步心理治疗。刚入院时的蒋老先生一度对治疗失去信心,意志消沉,对治疗非常不配合,甚至发展到不吃不喝。梁主任通过与他沟通,逐步树立起他战胜病魔的决心,再配合适当的抗焦虑药物,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梁主任介绍,因为慢性心衰一般病程较长,多数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存在着悲观、焦虑和抑郁等负面心理,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和行为指导能使病人控制不良情绪、配合治疗、心脏功能恢复较快,从而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及病死率。
      特邀专家
      梁田 副主任中医师 副教授 医学硕士 心血管科副主任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从事临床工作12年,分别在江苏省中医院及江苏人民医院研修,并多次在北京、上海等地培训。主攻心脏病介入诊断和治疗。对心内科疾病: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心肌病、高脂血症、老年病等有较丰富临床经验,曾在省级以上专业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
      专家门诊时间:周四上午
      咨询电话:83903504
      个人网站:http://zyyliangtian.haodf.com

                                                                            (转载自《都市晨报》李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