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仁爱仁心 作者:常丽 大内科护士长
“这个世界上有三样东西对人类是重要的,信、望、爱,我觉得我能看到对这三个字诠释的地方,就是在医院里”。这是电视剧《心术》里的一段台词,我喜欢这段台词,因为我就是选择了白衣、燕帽,选择了护理,选择了在医院里工作。
光阴荏苒,在中医院工作已三十二年了,我在CCU参加抢救过心源性猝死的病人,在病区走廊上给心脏骤停的病人做过心肺复苏术,在抢救室为恶性心律失常电风暴的病人电除颤,为生命垂危的病人吸痰、吸氧、心电监护……每一次抢救都惊心动魄,那种生死时速与死神博弈的感觉,让人只有一种信念,那就是一定要用医术救活他。
记得几年前的一个隆冬腊月,一位心律失常合并心力衰竭八十多岁的老人住进心内科病房。通过治疗性沟通,我了解到老人因治病而负债累累,两个已成家立业的儿子早已不再踏进家门。老人的身体已经极度虚弱,骶尾部及下肢长满了压疮,疮口溃烂化脓,散发出恶臭,而老人每天的膳食多是稀饭、馒头加咸菜。在一天护士长夜查房中,当班的我和夜班护士巡视病床时,在朦胧的灯光下,断断续续听到老人压抑许久的低低哭声,那是怎样的一种悲恸呀,这一刻万念俱灰的老人在生命的后时光是多么的渴望着亲情和温暖!我不禁轻轻走到老人床前,紧紧握住老人枯瘦如柴的双手,给老人吸上氧,轻声安慰,又对护士进行了治疗指导与护理交代。第二天上午,我小心地遵照医嘱清洗完疮疡面,然后敷药、贴敷、包扎,整个程序都一丝不荀,生怕老人有丁点儿疼痛……对于这样的病人,我想我们仅仅用医术延长他得生命还不够,更要用仁爱、仁心传递温暖,驱除他内心的孤寂与寒冷。日子一天天的过去,老人却在大家的关心中赢弱,似乎已经看到死神在渐渐迫近。终于在一个冰冻的傍晚,老人再次发病转进CCU。这一次病发的很突然,当我闻讯赶来时,老人已说不出话来,而他的两个儿子竟已拎来了送老衣裳。医护人员抢救了两个多小时,终还是不能挽回老人的生命。老人逝去了,我们心里都不是滋味,大家默默地给老人打来热水仔细地擦洗身体,换上送老衣,让老人清洁有尊严的走。电话联系车辆,安慰他的两个儿子。终,从他们的眼神中感受到一点点朴实的谢意。也许,这就是给我们的安慰吧。
担任大内科护士长以来,我每天都要下到病房督导护理工作,当看到3岁女孩先心介入封堵术;11岁男孩尿毒症透析治疗;19岁大学生肾炎激素冲击疗法;24岁女教师系统性红斑狼疮化疗;38岁女白领乳腺Ca术后PICC置管;48岁科长脑溢血后植物人气切、插管、上呼吸机;73岁民工COPD吸氧、吸痰;还有31岁白血病骨髓移植术后营养支持、88岁脑梗瘫痪多发Ⅳ压疮清创换药的患者等等。在这里,我看到了这些在生死线上挣扎的患者,看到了疾病缠身生离死别,看到了他们在住院中的生活状态。看到他们,不尽想到我们治病救人,除了救死,还要扶伤。在医院,常常因为有了无微不至的关爱,才使患者内心充满了家的温暖。患者如至亲啊,这些曾经命悬一线的患者,在他们后续的生活中更需要我们用仁爱、仁心进入他们的灵魂,做患者的精神支柱。
大年初二我值班,一早就去各个病区查房,走进病房,一眼望去宽长的走廊清爽而明亮,护士站旁一块富有特色的患者留言区,贴满了各色的小纸片,上面写满了很多的祝福和感谢语。此时,所有的护士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轻盈的身影在病区的走廊穿梭,忙碌的脚步声回响在病房的每个角落,治疗护理到位,抢救争分夺秒,我们放弃了与家人的团聚,与患者一起过年。我走在通向南北病房楼的小路上,任风吹拂我的白衣,心如静谧的湖泊。因为,我们以温暖的双手和圣洁的心抚慰和挽救了一个个生命,驱散了无数病人的身心痛苦和忧伤,保障了节日医疗安全。我坚信优质服务的背后是我们对护士这一崇高职业的热爱和无私的奉献。
如今的医务工作者,每天不但要面对高风险工作,心灵还要承受常人难以承受的压力。随着患者期望值大幅度提高,患者想看到的是医院能“药到病除”,想听到是“这病能治好”,其实,医护人员何尝不希望是这样,毕竟医治好患者是我们白衣天使的职责哪。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断要追求精湛的医疗护理技术,还要不断改进医疗护理服务,注重与患者沟通交流,体现对患者人文关爱。有人说,护士在临床工作的时间越久胆子越小,其实,应该是工作的时间越久,越能感受到肩负责任的重大;工作的时间越久,越能体会出生命之托的沉重。从事护理工作三十二年的我,一次次将成功脱险后的患者送出病房,看到焦急等候的亲人终于舒展开紧皱的眉头,患者或家属一个感激的眼神,一句由衷的谢谢,我的心中都会产生一种深深的幸福感和满足感。虽然我们很繁忙,很辛苦,但我们时刻关怀病人,牢记服务宗旨,依然每天用爱去诠释责任,做生命的守护神。汗在一点点流,情在一点点洒……
“这个世界上有三样东西对人类是重要的,信、望、爱,我觉得我能看到对这三个字诠释的地方,就是在医院里”。我很幸运能用仁爱、仁心、仁术去诠释这三个字,给病人以信念,给病人以希望和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