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关于忌口

阅读数(6790次)

关于忌口

发布人:admin 最后更新时间:2015年2月27日

1\均衡饮食比忌口重要

中医确有忌口之说,它源于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理论。中医认为病有寒热虚实之分,药有寒热温凉之性,寒病则热药治之,热病则寒药治之,虚证用补药,实证用泻药,这是中医治病的原则。而饮食也有偏性,如梨、柿子、芦笋、苦瓜偏凉,牛羊肉、桂圆、山药偏温补等等,理想的情况是,食性与药性一致。但一般而言,食性远远弱于药性,所以,只要在均衡饮食前提下,不必把忌口看的过重。

什么是均衡饮食?按现代营养学,要按每人每天消耗的能量,换算出所需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一些微量元素等等,虽然科学但不实用。而与之相对应的中医养生学,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提出“五谷为养,五蓄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的养生大法。在这里“五谷”,即指我们平时所说的主食,是为主的,她供给我们身体主要的营养;蔬菜要有一定的量,才能起到“充”的作用;而肉类、水果、坚果是锦上添花的。从目前对长寿者的饮食习惯分析看,饮食不在好与饱,而在按时、均衡与适量。而且现代医学证实,现代人肉食摄入量的增加,甚至以肉食为主的饮食习惯,是目前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高发的原因之一,新的研究证实,植物类蛋白远远优于动物类蛋白,国外的营养学家也提出,中国传统的饮食习惯更科学。

2\胃的意愿决定健康

有些情况,食也是药,药也是食,比如萝卜理气通腹、生姜温胃、薏米健脾、川椒散寒、百合养阴、莲子安神、桔梗化痰、鱼腥草清肺、芥末温经、桑椹补肾、绿豆解暑、菊花清肝、马齿苋解毒等等,但食药共用者,往往药性比较平和,而且中医的“证”中就夹杂着饮食喜好,人体的感觉是判断食物是否吃对了的简单标准,比如“脾胃虚寒证”,患者症状中就会有,怕吃生冷饮食,患者会主动选择吃生姜,而拒绝吃生萝卜,即便吃梨,往往要煮熟了吃;而“胃热阴伤证”患者会主动拒绝吃生姜、芥末等辛温的东西,而喜欢吃百合、西瓜汁等养阴生津之品;舌苔厚腻,胃中满闷,属中医“食滞”者,会厌食肥甘油腻,喜欢清淡饮食;所以,这种情况下,只要你在饮食上“用心”,顺从你胃的意愿,往往不会犯原则上的错误。

3\一些病的忌口要严格

由于人体某些组织器官功能的损害,或某些成分的代谢异常,某些酶的缺乏等,使一些食物成分不能正常代谢,对人体产生危害,这些病的忌口要比较严格。比如糖尿病患者,要减少糖的摄入;痛风的患者,要相对忌食酒(包括啤酒)、海鲜、动物内脏;对肾脏病、心功能衰竭、高血压病等病人,要减少食盐的摄入;对一些皮肤病及“痈”、“疖”等疮疡证,忌食辛辣、海鲜等等。这种情况,接诊的医生一般会主动向病人交待,这实际上也属于治疗的一部分。

4\食物禁忌没那么悬!

对于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人参不能与萝卜同用”之说,实际上应该这样理解,人参大补元气、固脱,治虚证,而萝卜理气除胀消食化痰,治实证,两者同用,只是减低了人参的作用,并不产生毒副反应;真正的气虚欲脱之人,给萝卜汤也不会喝的,而人参作为保健品,少量服用时,即使吃了一些萝卜,也无大碍。关于绿豆是解药,可降低中药作用的观点偏颇太大:绿豆可以做解药,但古代是用于解“药毒”的,即当附子、砒霜、巴豆等过量应用成为有毒药物,对人体产生危险时,大量的灌绿豆汤,绿豆汤首先可以保护部分因过量使用附子、砒霜、巴豆等,对食道、胃肠粘膜造成的损害,另一方面,绿豆对肝脏肾脏有保护作用,有利尿作用,使其尽快代谢掉;而绿豆对正常服用的中药,是没有什么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