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夏末初秋,体虚人群怎么预防呼吸道疾病发作

阅读数(16022次)

夏末初秋,体虚人群怎么预防呼吸道疾病发作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最后更新时间:2018年10月26日
      夏末初秋,酷暑仍在,高温依旧,又遇台风频见,呈现出暑热、狂风、暴雨交错之势。此种气候格局,对于老人、小孩、产妇、久患慢性疾病人士,比如肿瘤、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支气管哮喘、肺心病、慢性咳嗽、支气管扩张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在这样的气候环境下稍有不慎就大受其害了,往往容易诱发感冒、发烧、咳喘、哮吼发作等。
      肺主气,司呼吸,主皮毛,开窍于鼻,为“华盖”之脏。肺气健旺,宣发肃降之职正常则全身气机调畅。肺位最高,外邪侵犯,肺首当其冲。肺叶娇嫩,通过鼻,与自然界息息相通,极易遭受外邪侵袭,肺不耐寒热燥湿诸邪之侵。
      《黄帝内经》早就提醒人们"形寒饮冷则伤肺",在酷暑背景下突袭狂风暴雨,极易感受肆虐的风寒,假如再过用空调、过食冷饮,势必损伤肺的阳气。“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肺阳受损,则固卫护表的功能减弱,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下降,则极易导致疾病发生。
      夏末初秋,烈日当空,突然刮风下雨,风寒暑湿之邪就会从皮毛、口鼻而侵入,袭鼻伤皮损肺,如果再过用空调则易于使肺卫外功能下降,致使肺宣发肃降功能失职,出现发热、咳嗽、气喘、呼吸困难、咯血等症。
那么如何在夏末初秋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结合该时令的气候环境特征,我们建议:此时应当采取“补肺固卫、补益气血”以扶正固本增强卫外防御功能。今天给大家介绍几个经典名方,以供大家参考。

      玉屏风散
      组成:炙黄芪、炒白术、防风
      用法:上方熬制成汤剂,日服2次,每次150ml;也可制作成散剂,日服2次,每次10克,温开水冲服。
      功效:方中黄芪甘温,内可大补脾肺之气,外可固表止汗,为君药;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以加强益气固表之力,为臣药;两药合用,使气旺表实,则汗不外泄,邪亦不易内侵;佐以防风走表而祛风邪,合芪、术则扶正为主,兼以祛邪,整方具有益气固表、扶正祛邪之功。
      适宜人群:本方适宜于表虚自汗、易于感冒之人选用,症见:汗出恶风,面色白黄无华,舌淡苔薄白,脉浮弱。使用注意:邪多虚少之人,以及阴虚内热者,不宜使用本方。

      桂枝新加人参汤
      组成: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人参。
      用法:上方熬制成汤剂,日服2次,每次150ml;也可制作成散剂,日服2次,每次10克,温开水冲服。
      功效:方用桂枝散风寒、解肌表为君,臣以白芍敛阴和营,二药同用,一散一收,调和营卫,使表邪得解,里气以和;生姜助桂枝以散表邪,大枣助白芍以和营卫,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以为使,加人参乃益气扶正也,整方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益气扶正之功效。
      适宜人群:本方适宜于初秋夏末,温差加大,体虚之人,不慎感受风寒之邪,客于肌表,出现营卫不和证者,症见:恶风寒,发热,头身疼痛,微微有汗出,怕风,乏力,脉浮缓者。注意:对于表实无汗,或表寒里热,不汗出而烦躁,以及温病初起,见发热口渴、咽痛脉数者,则不宜使用。

      参苏饮
      组成:人参、紫苏叶、葛根、法半夏、前胡、茯苓、广木香、枳壳、桔梗、陈皮、炙甘草。用法:上方熬制成汤剂,日服2次,每次150ml;也可制作成散剂,日服2次,每次10克,温开水冲服。
      功效:方用苏叶、葛根为君,发散风寒,解肌透邪;前胡、半夏、桔梗止咳化痰、宣降肺气;陈皮、枳壳理气宽胸为臣药;如此化痰与理气兼顾,既寓治痰先治气之意,又使升降复常,有助于表邪之宣散、肺气之开合。人参益气,扶正托邪;茯苓健脾,渗湿消痰;木香行气,行脾畅中,是为佐药;甘草补气安中,兼和诸药,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益气解表、理气化痰之效。
      适宜人群:本方适宜于体虚之人在夏末初秋,温差加大,不慎外感风寒,内有痰饮证者。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咳嗽痰白,胸膈满闷,怠倦无力,气短懒言,舌苔白,脉弱等。

      所以,在夏末初秋时令,气候变化较大,一方面暑气未消,酷热依然,另一方面,温差加大,或时有台风、下雨,对于体虚之人,如果不注意调养,极易并发感冒,从而诱发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发作,因此,在这种特殊气候环境下,积极注意对证调养,可以避免突发病变。

专家简介:
      李英姿 徐州市中医院呼吸二科主任 主任中医师 教授 院名中医
      江苏省优秀中医人才,江苏省中医肺系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全国肺系委员会委员,1992年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有扎实的中医、中药理论基础,长期从事呼吸内科临床工作,于2002~2003年在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华山医院呼吸科进修,进修期间接受了全面的呼吸专科系统训练, 2006年5月参加中国医师学会呼吸内科主任高级研修班学习,2012-2016年完成江苏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专科人才研修项目,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多次主持江苏省中医药局及徐州市科技局课题,获多次科技进步奖,是中医院呼吸内科的中医高级人才。作为呼吸科的学科带头人,负责科室管理,领导科内人员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为慢阻肺的中医管理细则主要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