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诗人刘禹锡与中医

阅读数(3430次)

诗人刘禹锡与中医

发布人:admin 最后更新时间:2009年8月10日

   刘禹锡,唐代河南洛阳人。他自幼体弱多病,深感医药学对健体强身,济世救人的重要性。于是,他从当地名医的家中,借来《素问》、《药对》、《小品方》等医药学的典籍伏案攻读,知经络、识营卫、辨药性。经过30多年的研读和临证,刘禹锡的医术日益高超,不仅“其术足以自卫”,而且族人门生有疾,他处方用药后,服之辄愈。

   公元818年,刘禹锡汇集个人用于各种疾病治疗的效验方剂,编成了《传信方》两卷,刊行于世。《传信方》当时不仅在国内受到普遍重视,而且在国外广泛流传,如日本的《医心方》、朝鲜的《东医宝鉴》,都收录了《传信方》中许多行之有效的方剂。

   刘禹锡在他的医著《传信方》的《鉴药》一文中指出:“苟循往以御变,眯于节宜,奚独吾侪小人理身之弊而已。”意思是说如果因循守旧,不分清药物性能与病症是否相符合而乱投药,不仅会对人的机体健康不利,同样在其他方面也是行不通的。在治疗上,他主张博采众方,不断创新,针对具体病症灵活运用,刘禹锡还注重临床实践,深入群众,拜能者为师,大胆采用民间验方。例如用芦荟治疗湿癣,是他少年时代从楚州卖药摊上学到的。《传信方》云:“予少年曾患癣,初在颈项间,后延上左耳,遂成湿疮浸淫。用斑蝥、狗胆、桃根诸药,徒令蛰,其疮转盛。偶于楚州,卖药人教用芦荟一两,炙甘草半两,研末,先以温浆水洗癣,拭净敷之,立干便瘥,真神奇也。”

   刘禹锡还强调“一物足了病者”之单验方治病,重视群众防治疾病的经验,他的《传信方》搜集方剂几十个,大多来源于民间验方,或者是经过亲身检验的常用良方。刘禹锡善于总结前人经验良方,把他们的良方“亦记其事”后,又亲自用于临床验证。

   刘禹锡有一篇千古吟诵的名篇《陋室铭》,抒发了他“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的高风亮节和虽清贫却不坠青云之志的品格,心理学家们把其推荐为淡泊明志、平衡心理的良药。这也难怪刘禹锡在那个年代能活到71岁的高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