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冬病夏治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应用和思路

阅读数(2411次)

冬病夏治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应用和思路

发布人:admin 最后更新时间:2010年6月26日

徐州市中医院呼吸科 主任中医师  教授  孔凡平

      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是在中医“冬病夏治,冬病冬防”、“子午流注,适时开穴”理论指导下的一种独特的外治疗法。“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老年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肺肾两虚、脾胃虚寒类疾病。“夏治”指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季节,辩证施治,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在药物疗法中,主要有重要内服和重要外敷。重要内服,既“三伏补”,须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辩证施治。有雨患者体质,病程,病情轻重,阴阳偏盛偏衰的个体差异及脏腑失调的不同类型,“冬病”患者缓解期多表现为肺气虚弱、肺脾两虚、肺肾气虚、脾肾阳虚、气虚痰阻、痰阻血虚等多种类型,因此内服药物必须辩证选药,主要调节肺、脾、肾三脏功能,扶正祛邪,多以补肺健脾、健脾益肾、温肾壮阳、化痰活血、温经通络为治则,可选用不同的中药方剂,如补肺汤、生脉散、二陈汤、六君子汤等,也可选用中成药,如玉屏风散、生脉饮、金匮肾气丸、冬虫夏草制剂等。中药外敷,既“三伏贴”或者称穴位敷贴疗法,临床常用的验方有“冬病夏治消喘膏”。这种药膏的制用方法是:取白芥子、元胡、甘遂、细辛等。先将上药共研制细末,再将其用生姜水调成膏状。然后将药膏均匀地敷于患者背部两侧的肺腧、心腧、膈腧(均双侧)三对穴位上,用纱布覆盖,用胶布固定。贴敷时间为每年的初伏、中伏、末伏(是一天当中阳气旺的中午)共3天,各贴1次。还可以再立冬贴,以巩固疗效。每次贴敷1~2小时,有灼热疼痛者时间宜短,有微痒舒适者时间可长,一般可连续贴敷3年。其他改进的敷法原理与此大致相同。

      笔者经过多年临床实践认识到,由于穴位敷贴疗法简便实用,疗效显著,患者易于接受。尤其受到老年患者欢迎。在冬病夏治敷贴治疗期间,接受敷贴治疗的患者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每次敷贴1~2小时。如有轻微皮肤瘙痒、灼热疼等不适可耐受,属于药物作用皮肤的正常反应。如皮肤灼热、疼痛不能耐受,应随时观察皮肤的反应,皮肤过红即可揭掉敷贴药物。皮肤过敏者不宜进行该项治疗。

      2.建议糖尿病患者随时观察皮肤反应,如果不能耐受皮肤灼热,疼痛要当即揭掉,以免起疱难愈,可耐受者长时间不超过1小时。

      3.敷贴后避免出汗,敷贴处不能见水(暂不洗澡),待膏药取下后方可洗澡,敷贴处不能用力揉擦。

      4.皮肤出现红肿可涂烧伤膏药等药物,出现水疱(属皮肤正常反应)可到医院处理。

      5.敷贴当日不宜游泳,应禁生冷、辛辣、燥性的食物,以免影响疗效。另外,冬病夏治时,能够注意饮食和锻炼身体,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增加人体的抵抗力,只有激活了人体的抗病能力才能让疾病没有可趁之机。

      在以上诸法中,对慢性支气管炎的防治均有显著的效果,可根据个人的体质和适应能力选用。穴位帖敷疗法,即“三伏贴”,因其有方法简便、安全无痛、疗效确切、费用低廉的优势,多年来一直备受患者的青睐,是冬病夏治常用的中医内病外治疗法。当然,冬病夏治是一种系统的疗法,若配合中草药的辩证施治,内调外治,其效果可以起到标本兼治,在我们治过的病例中有60%左右的病人观察三年没有出现过反复,一部分病人再经过第二年第三年的巩固治疗,也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