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穴位按摩可保健强身
徐州市中医院推拿科主任 副主任中医师 副教授 张运生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刺激穴位可促进身体的内啡肽分泌,而它是一种人体自然产生的镇静剂,能很好地安神、舒缓紧张。经常进行自我按摩,可以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减缓脑细胞老化,起到健脑、防衰、安神的作用,这也是指压按摩法能风靡全球的奥秘所在。下面介绍几大穴位按摩法。
1、灌溉人体的泉 涌泉穴
涌泉 它位于足底中线前、中三分之一交汇处,当足趾处于屈位时,足底前部出现的凹陷处。此为人体长寿大穴,经常按摩此穴,则肾精充足,耳充目明,发育正常,精力充沛,同时还能治疗多种疾病,如头痛、中暑、耳鸣等。能调节内分泌与植物神经系统,提神醒脑。
睡前用手掌搓摩涌泉及足底10分钟,以感觉发烫发热为度,搓毕再用拇指点按涌泉30下,以感觉酸痛为度,两脚相继按摩。
2、强肾的重要穴位 命门穴
命门 是人体督脉上的要穴。位于后背两肾之间,第二腰椎棘突下,与肚脐相平的区域。命门为人体的长寿大穴。其功能包括肾阴和肾阳两个方面的作用。命门之火就是人体阳气,经常擦命门穴可以强肾固本,温肾壮阳,强腰固膝,延缓人体衰老。
手法:用手掌擦命门穴,以感觉发热、发烫为度,然后将两掌搓热捂住两肾对应处约10分钟即可。
3、人体的生命之源 神阙穴
神阙 即肚脐,又名脐中,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它位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中。神阙穴与人体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经常对神阙进行锻炼,可使人体真气充盈、精神饱满、体力充沛、腰肌及强壮、面色红润、耳充目明、轻身延年,并对腹痛肠鸣、水肿膨胀等有独特的疗效。
每晚睡前,将双手搓热,双手左下右上叠放在肚脐,顺时针揉转,每次10分钟。
4、身体的长寿穴 足三里
足三里 它是人体足阳明胃经上的要穴。位于腿部外膝眼下三寸,距胫骨前缘外侧一横指处。足三里是个保健穴,经常用不同的方法刺激它,可健脾养胃,扩张血管,降低血液凝聚,促进饮食尽快消化吸收,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手法:可用双手大拇指指腹点按足三里,每次10分钟,以感觉酸痛为度。
5、关元 亦称为丹田,位于肚脐正中直下3寸处。关元穴的作用在于加强人体对养分的吸收及对残渣的排泄,也就是说按摩关元穴有助于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这样就可以迅速缓解疲劳。
手法:用拇指按揉该穴10分钟,感觉酸胀适中即可。逆时针方向按摩。
6、百会 百会是人体督脉上的要穴。位于头部,它在两耳廓尖端与头部前后正中线的交叉点。百会穴即是长寿穴又是保健穴,此穴经过锻炼,可增加体内的真气,调节心、脑血管功能,益智开慧,轻身延年,并能治疗头痛、眩晕、低血压、失眠、耳鸣、鼻塞、神经衰弱等症。
用掌指来回摩擦百会至发热为度。用右空心掌轻轻叩击百会穴,每次10分钟。
7、调节诸病的关键要穴 内关穴
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它位于手臂的内侧正中,腕横纹上2寸。是治疗胃病、心血管疾病的穴位,对缓解呃逆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常用于治疗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疼痛、嗳气吞酸、恶心、呕吐等疾病。当感觉胃不舒服时,或者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发作时,或心情不好时,可按揉内关穴,不仅能疏通经络、运行气血,使胃痛缓解,还能迅速止痛或调整心律,并能够调整心情。另外还是缓解呃逆的“特效药”。
8、无所不能的综合疗师 合谷穴
合谷又称虎口,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是四总穴之一。在手背,第1、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拇、食指合拢,在虎口肌肉的点。
取穴方便,适用范围广,全身疾病它都可以治,多达90种以上。面口疾病必取此穴,如头痛、牙痛、流鼻血、咽喉痛、脖子痛等。此穴是止痛良药,也是增强免疫力的重要穴位。具有宣通气血、扶正祛邪之功效。
9、保护健康之大穴 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的动脉处,以手指沿大、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应手处,即是太冲穴。此穴位于肝经上,是肝经上的命门,对神经系统的疾病有治疗和预防作用,可治疗高血压、头痛、头晕、失眠多梦、咽痛、胃腹胀满、急慢惊风、寒湿脚痛、腰背疼痛、行步艰难、两目昏暗等症,且效果极佳。
调节气血的重点穴位,太冲穴可补足气血,降压爽气,缓解虚寒,尤其是对肝气郁结的痛经,效果尤佳。太冲穴可预防肿瘤,也可用于治疗感冒。
10、让肩背更健康的要穴 后溪穴
后溪穴是手太阳经的一个重要穴位。微握拳,第五张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取穴。后溪穴可以治疗各种肌肉骨骼疼痛。
后溪穴是治疗腰部疼痛的要穴,如慢性腰痛、腰肌劳损、腰扭伤等。还可治疗落枕及肩周炎。也可以治疗盗汗,“汗为心之液”而心与小肠相表里,故后溪穴可治疗盗汗。
11、通络调血解腹胀之要穴 阳陵泉
阳陵泉是足少阳胆经上一个重要穴位。下肢微屈,在腓骨小头前下凹陷中取穴。阳陵泉又称为“筋会”,也就是说一切筋的毛病(如肩周炎、落枕、膝关节炎、腰扭伤等)都可以找阳陵泉来解决。
促进胆汁的分泌,如饭后腹胀、慢性胆囊炎及胆结石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阳陵泉穴还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缓解疼痛,用于治疗肩周炎、中凤、痛经等,阳陵泉实际上相当于“逍遥丸”能疏肝健脾,养血调经,治疗女性由于气滞所致的月经不调。此穴还有降血压的作用,调整脑部血流量。
12、健脾益气、滋补肝肾的要穴 三阴交
三阴交位于内踝上3寸。属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交汇之处,三经属阴,故得名“三阴交”。可以调节足三阴经的气血运行,同时补益肝脾肾三脏。所以本穴具有健脾益气、补肝滋肾、止血止痛等功效。
三阴交是治疗女性疾病的重要穴位。如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血晕、更年期综合症、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调节阴阳平衡的重要穴位 。此穴可治疗久秘不通,三阴交还可治疗各种腹泻、嗜睡症。
13、“诊断”“治疗”都在行——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内眼角的睛明穴,上行过额至颠顶,行项后、大腿后外侧、小腿后侧至小趾外侧的至阴穴,共67穴,是人体长、穴位多的一条经脉。主治范围包括从头到脚、颜面五官的疾病。
背俞穴可以辅助诊断疾病:背部条线上,分布着十二背俞穴,背俞穴是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腰背部的穴位,和脏腑本身的分布位置相应,使脏腑器官的反应点,临床上根据各种异常反应来诊断和治疗疾病。
经常按摩膀胱经或捏脊可预防疾病,消除疲劳,提高免疫力。
14、能治百病的好医生——督脉
督脉在人体的脊柱上,再上行至上唇内。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