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颞三针治疗中风

阅读数(3622次)

颞三针治疗中风

发布人:admin 最后更新时间:2011年10月20日

市中医院脑病(针灸)科主任 主任中医师 教授 吴琦

  中风是以突然昏厥,不醒人事,伴有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仅有?僻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其特点是发病急骤,变化迅速。本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常留有后遗症;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增高,发病年龄也趋向年轻化,因此,是威胁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的重大疾患。西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如脑梗塞,脑出血,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属本病范畴。

  中风的发生是多种因素所导致的复杂的病理过程。风、火、痰、瘀是其主要的病因,脑府为其病位。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风妄动;五志过极,肝阳上亢,引动心火,风火相煽,气血上冲;饮食不节,恣食厚味,痰浊内生;气机失调,气滞而血运不畅,或气虚推动无力,日久血瘀。当风、火、痰浊、瘀血等病邪,上扰清窍,导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时,则发生中风。

  中风有中经络和中脏腑之分,所以针刺也应分中经络和中脏腑治疗颞三针位于头颞部,其中颞Ⅰ针通过率谷穴及角孙穴,前者为足太阳、少阳之会,后者为手足少阳之会;颞Ⅱ针通过手足少阳、阳明之会的悬厘穴及足太阳、少阳之会的曲鬓穴;颞Ⅲ针位于天冲穴附近,该穴为足太阳、少阳之交会穴。本组穴位专为中风偏瘫而设,治疗中风(脑出血,脑梗塞)有很好的效果。

  徐州市中医院针灸科继承古人的经验和方法,结合近三十年的临床经验,创立了头体针结合的阴阳平衡针法,治疗因中风引起的肢体瘫痪,麻木。疼痛半身不遂和失语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每年为近万名患者解除了痛苦,另外对于治疗老年痴呆和面瘫,腰腿痛以及头痛,神经痛,关节炎有着明显的效果,受到广大患者的赞誉。

  针灸对中风偏瘫的治疗历经几千年临床实践的考验而一直传承至今,对于神经功能的康复如肢体运动、语言、吞咽功能等有促进作用,中风后如果治疗得当及时,大部分人是完全可以重新生活自理的。目前WHO已向世界宣布把中风症列为针灸的主要适应证之一。接受针灸治疗的时间一般是越早越好。治疗期间应配合功能锻炼。本病应重在预防,如年逾40,经常出现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偶有发作性语言不利、肢体痿软无力者,多为中风先兆,应加强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