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有价值的树——桑树

阅读数(3297次)

有价值的树——桑树

发布人:admin 最后更新时间:2011年12月9日

  甲骨文中的“桑”字突出地表现了桑树枝叶的特征,秦篆“桑”字象征枝叶的部分被改成了三只手的形状,有人认为这是描绘众人在桑树上采摘桑叶,准备用来养蚕的情形。《汉书·食货志》载:“故务民于农桑。” 这里的“桑”字指的是种桑、养蚕,可见中国种桑养蚕的悠久历史。

  桑树一身是宝,传说还救过皇帝的性命,朱元璋被官兵追了几天几夜,又累又渴,饥困交加。忽然看见一棵桑树,树上长满了熟得又红又紫的果实。于是便摘了一些吃了个痛快,既解渴又充饥。当时朱元璋对属下说“桑树救了我们,今后一定封桑树为‘树中之王’”。桑树等了一年又一年,不见皇帝来封赏,气得烧坏了心肝。因此,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桑树不论大小、高矮,尽管外表好看,树心总是空的。

  传说的真实性自不必考究,但桑树的果实“桑葚”救了皇帝的性命,它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神奇?桑葚性味甘寒,可补肝益肾,滋阴养血,生津润肠。常用于治疗阴亏血虚的晕、眼花、耳鸣、失眠、须发早白及津伤口渴、肠燥便秘等,是一味常用的中药。

  桑树的叶子叫桑叶,据《神农本草经》记载:“气味苦甘寒,有小毒,主寒热出汗。”《本草纲目》中记载:“桑叶乃手、足阳明之药,治劳热咳嗽,明目长发,止消渴。”因此临床上常用它来治疗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喉肿痛以及肝经实热导致的目赤、涩痛、多泪等。

  桑树的嫩枝为桑枝,多于春末夏初采收,其性味苦平,具有祛风湿,通经络,利关节,行水气的功效。《本草图经》记载,它可以治疗“遍体风痒干燥,水气、脚气、风气、四肢拘挛,上气眼运,肺气咳嗽”,并可以“消食利小便”。桑树的木材也可入药,桑木烧成灰后可治疗水肿、金疮出血。

  桑树的根皮叫桑白皮,桑白皮入药常用蜜制,用炼蜜将桑白皮拌匀,稍闷,以文火炒至金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摊凉,可缓和寒泻之性。《神农本草经》记载:“味甘,寒。主治伤中,五劳,六极,羸瘦,崩中,脉绝,补虚,益气。”《药性论》认为它“能治肺气喘满,水气浮肿。”药理研究还发现桑白皮有降血压、抗肿瘤和美白的功效。

  孟子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衣帛矣。”纵观桑树,其柔韧的桑条,坚实的桑木,甜蜜的桑果,单是桑叶,就能喂蚕,蚕会吐丝,丝可织绸缎,丝还可以做琴弦,能奏出美妙的乐曲……桑树一身是宝,真可谓是有价值的树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