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冬病夏治须内外兼顾

阅读数(2948次)

冬病夏治须内外兼顾

发布人:admin 最后更新时间:2012年7月12日

     大暑是全年温度、阳气盛的时节。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即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等阳虚证,夏季是的治疗时机。

      这是因为这些冬病多与阳气不足有关。所谓阳气不足,相当于火力不足,也就是自身热量(能量)不够,产热不足,导致寒从内生。要改变这种体质,需要未雨绸缪,不要等到冬季发病时才去治疗。

      由于冬天的时候,不仅人体内部产热不足,外界也是一片冰凉,里应外合,便毫无解冻的可能;而在盛夏之际,不但人体阳气为充足,自然界也是一派火热,借助这种内外夹击的方式,可有效治疗冬季疾病。

      内治——补在三伏

      冬病夏治的治疗,一般采用内治和外治相结合的治疗方式进行。所谓内治,就是内用温热,也就是服用偏温热的饮食。在这里特推荐一款可以补阳的粥食--山药羊肉粥。

      做这款粥的原料有鲜怀山药500克,羊肉250克,糯米适量。将羊肉、鲜怀山药洗净后同入沙锅,加水适量,煮烂放入糯米,加水煮成粥。

      此粥具有补脾止泻、补气暖胃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而致慢性泄泻、食欲欠佳、四肢不温等。但是对于湿热所致泄泻者忌用。很多人担心在夏季吃羊肉不好。中医专家认为,"补在三伏",要以温食为主。而羊肉味甘性温,能益气补虚,是夏天进补、养阳气的佳品。对于那些需要冬病夏治的患者来说,适时多吃羊肉可以祛湿气、避寒冷、暖胃生津,起到保护胃肠的作用。

      外治——灸法升阳

      除了内补之外,还要外散风寒,艾灸关元穴不失为一个好办法。《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若足千年寿,灸法升阳方,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扁鹊心书》中说:“保命之法,灼艾。”

      关元穴也叫丹田穴,位于脐下3寸之处。《扁鹊心书》中有“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壮,久久不畏寒暑。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的记载。

      如果不方便艾灸,也可以每天按摩,注意按摩时不可用力过度,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可。

      除此之外,足三里、神阙、气海都是冬病夏治的常用穴位。

      当然,艾灸虽然能够有效治疗冬病,但在大悲、大喜、大怒之时进行灸治,效果是会大打折扣的。另外,过肌、过饱都不适合艾灸,尤其是患有胃肠疾病的人,更应该注意。另外,冬病夏治还要注意一些饮食上的禁忌,要少吃辛辣生冷的食物。 自己在家进行穴位艾灸,要选择质量好的艾条。施灸时把点燃的艾条适当靠近穴位皮肤,以感觉不烫为宜,四五分钟后出现红晕、感觉发热即可,每天灸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