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伏天,冬病夏治适宜

阅读数(2642次)

伏天,冬病夏治适宜

发布人:admin 最后更新时间:2012年8月8日

  冬病为何要夏治、夏防

      寒为冬季主气,寒邪致病多在冬季。中医有"冬病夏治"之说。其意说在冬天易发生的疾病,我们需要提前注意防治。冬季发生的疾病为什么要在夏季治疗及预防呢?徐州市中医院呼吸内科孔凡平主任中医师解释说:其实,在夏季,虽然人体本身阳气旺盛,但是若不注意保暖,寒邪同样会侵袭人体致病。遭受寒邪侵犯的人往往机体阳气不足,寒邪积久不散更伤阳气,导致内寒。所以说冬病多以寒邪侵入为外因,以患者体质的阳气不足为内因。

  孔主任介绍,夏季是人体阳气旺盛之时,经脉气血运行充盈,精力旺盛,寒邪则内伏不发,此时采取抑阴祛寒、补充阳气的预防治疗措施,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如选取穴位敷贴,此时有利药物吸收,治疗哮喘、支气管炎等寒性疾病,可以限度地驱散体内寒气,调整阴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使其在寒冷季节容易抵御外寒而不发病或少发病。

  寒邪致病为何难治

  孔主任说,常见的寒邪所致疾病有: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哮喘、过敏性鼻炎、阻塞性肺气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老寒腿、胃寒病、头风病、痛经、宫冷不孕、寒湿带下等。

  这些疾病的致病因素多产生于夏季,因天气炎热,没有立即发作而潜伏于体内,到了冬季则发作或加重。寒邪属于中医所说的阴邪,在阴气上升达顶点的冬季,患者体质处于低潮,接受外界治疗能力也不佳,冬病患者本身体质就偏于虚寒,再加上冬天环境也是寒冰一片,两寒夹击,便无缓解的可能。所以在冬天治寒症,就像是雨天里晾衣服,是很困难的。因此,冬病夏治、冬病夏防十分重要。

  哪些外治法能防病祛病

  艾灸疗法:用点燃的艾条在患者需要的穴位上加以熏烤。如果感觉肚子凉,夏天也爱吃热的,又怕风怕冷的人,可灸中脘、关元、足三里等穴位,很有效。

  隔姜灸:将生姜切成片,放到有关穴位,上置艾绒点燃,可起到温经散寒祛邪的功效,适用于各种寒证、痛证、虚证。

  拔罐疗法:夏季受寒出现的疼痛,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等用拔罐是直接有效的。拔火罐可治范围:支气管炎、哮喘、咳嗽、高血压、胃痛、神经痛及一切跌打损伤等。

  三伏敷贴: 中药贴敷法就是采用清代张璐所著《张氏医通》中的四味中药按一定比例用姜汁调和成膏,并以麝香芳香走窜之力携药透肤入里,贴在选定的穴位上使药物持续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调节脏腑,达到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效果。

  现代研究指出穴位贴敷疗法具有药物经皮吸收及经络穴位效应的双重治疗特点。尤其是不打针不吃药就可以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深受患者欢迎。中药穴位贴敷对于咳嗽、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反复呼吸道感染、咽炎、过敏性鼻炎等呼吸道疾病具有肯定的疗效,尤其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方面疗效较为显著。

  "冬病夏治"错过初伏也不晚

  有的市民提出,初伏忘记敷贴,中伏是否还可以冬病夏治?孔主任说:三伏天是一年中的阳中之阳,中医认为这一段时间人的阳气旺,穴位毛孔充分张开,药力容易渗透到体内,可借助阳气驱除寒气,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错过了初伏的患者也不要遗憾,冬病夏治其实不仅在初伏可以进行,中伏、末伏治疗也同样有效,另外平时有需要,也可以选择中医外治疗法,只是相比较而言,三伏天的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