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什么是“脾瘅”病

阅读数(3892次)

什么是“脾瘅”病

发布人:admin 最后更新时间:2012年12月15日

徐州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主任医师  教授  王智明

  “脾瘅”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是一个“古老的病名”。《素问·奇病论》曰:“……有病口甘者……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可见该病的主要症状就是口中有甜味,病因是数食甘美,肥胖。病理机制是内热、中满,可以转变为消渴。治疗方法就是用兰除陈腐之气。

  现在研究表明,“脾瘅”就是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是指由血糖调节正常发展为糖调节受损(IGR),血糖升高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受损(IGT),二者可单独或合并出现。其中IGT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若伴有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则危险性更大。1979年美国国家糖尿病研究组和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首次确认IGT为一种疾病状态,即亚临床状态。其诊断标准为:IFG空腹静脉血浆血糖≥6.1mmo1/L(110mg/d1)且<7.0 mmo1/L(126mg/d1);及负荷后2小时血糖<7.8mmol/L(140mg/d1)。IGT空腹静脉血浆血糖<7.0mmol/L(126mg/d1);及负荷后2小时血糖≥7.8mmol/L(140mg/d1)且<11.1mmoL/L(200mg/d1)。

  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GDP已经成为全球第二,但是我国的糖尿病患者却达到全球了,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05到2015年间中国由于糖尿病及相关心血管疾病导致的经济损失达5577亿美元。而糖尿病复杂的发病过程使人类至今尚未找到根治的方法,这就意味着患者需要终身接受治疗,但遗憾的是,即使是在发达国家,也有约三分之二的患者得不到有效管理。所以有智者提出为什么不预防糖尿病,让人们不得糖尿病?!

  国际上有几项大型的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1986~2002年间进行了几个大型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干预前瞻性研究,包括中国大庆的糖尿病预防研究、芬兰的DPS、美国的DPP和欧洲的STOP-NIDDM研究。我国IGT的患病率高达4.72%,大城市达10%以上。IGT患者中有1/3发展为糖尿病,1/3转变为正常,1/3维持在IGT阶段,几乎所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都要经过IGT阶段。IGT不仅是糖尿病耐危人群(每年有1.5%~10%进展为糖尿病),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成人IGT的患病率因民族、地域、时代不同而差别较大,欧洲为3%~10%,北美为11%~20%。1997年和1998年,广州和上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IGT患病率达到10%以上。IGT经过数年到10年可发展为2型糖尿病,按不同的国家或地区,转化率低者约20%,高者达60%以上。中国人IGT者向糖尿病转化的百分比每年达8%-11%。所以控制了IGT就可以预防糖尿病!

  中医在很久以前的《内经》时代就认识到了解决“脾瘅”问题,就可以控制个体不会转化为消渴病(糖尿病)。

  中医的治疗方案:(引自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

  饮食治疗:少食肥甘厚味、煎炸烧烤及膨化食品和碳酸饮料,饮食以清淡为主,适当食用粗粮,多食绿色蔬菜。戒烟限酒。

  运动治疗:提倡饭后运动,太极拳、等有氧运动。

  依据中医辨证施治:

  1.气滞痰阻证

  症状:形体肥胖,腹型肥胖,或见脘腹胀闷,心烦口苦,大便干结,舌质淡红,苔白腻或厚腻,脉弦滑。

  治法:理气化痰。

  方药:越鞠丸(《丹溪心法》)加减。

  香附、川芎、苍术、栀子、神曲、半夏、佩兰、陈皮

  加减:口苦、舌苔黄加黄连、全瓜蒌;脘腹胀闷甚加枳实。

  2.脾虚痰湿证

  症状:形体肥胖,腹部增大,或见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口淡无味或黏腻,舌质淡有齿痕,苔薄白或腻,脉濡缓。

  治法:健脾化痰。

  方药:六君子汤(《校注妇人良方》)加减。

  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荷叶、佩兰

  加减:倦怠乏力加黄芪;食欲不振加焦三仙;口黏腻加薏苡仁、白蔻仁。

  3.阴虚气滞证

  症状:形体中等或偏瘦,或见口干口渴,夜间为甚,两胁胀痛,盗汗失眠,舌质偏红,苔薄白,脉弦细。

  治法:养阴理气。

  方药:二至丸(《医方集解》)合四逆散(《伤寒论》)加减。

  女贞子、旱莲草、柴胡、白芍、枳实、甘草

  加减:两胁胀痛加青皮、橘叶;口干口渴加生地黄、石斛。

  现代社会大家都忙,都在追求“发展”,应酬多,酒肉无度,腹型肥胖,口粘气味重,等等。对于此种情形,我认为是“过食伤肝”所致,并且提出“从肝论治”糖尿病的新途径,余用调肝泻火法则,临床应用以及动物实验均证明可以减肥、调脂、治疗脂肪肝、轻度降低血糖,还能降低血压。为此我带领的医疗组专门开设了糖尿病预防门诊,每周三下午接诊糖尿病前期患者,控制其不得糖尿病。

  咨询电话:

  0516-83902215;15952260115;

  网址:http://xzwzm.haodf.com/

  专家门诊时间:周2、周6上午,周3下午。门诊中3楼306诊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