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毒蛇咬伤
我国有各类毒蛇50余种,其中伤人多,危害的有10多种。这些毒蛇绝大部分生长在长江以南的广大山区与农村。毒蛇与非毒蛇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有毒牙、毒腺,而后者则没有。凡被毒蛇咬伤者,必须立即救治,否则会危及生命,甚至很快死亡。
1.毒蛇分型及伤后所致的主要症状
(1)神经型毒蛇:金环蛇、银环蛇、海蛇等属此类。被这类毒蛇咬伤后,其毒直接作用于神经系统。局部症状往往不明显,只是伤口发麻、发痒和轻度灼痛,很少有红肿、出血不止等情况,但被咬伤1~2小时后即出现头昏、胸闷、复视、视力模糊、瞳孔散大、吞咽困难、四肢麻木无力,后因呼吸中枢麻痹很快死亡。
(2)血液型毒蛇:五步蛇、竹叶青、烙铁头、蝰蛇等属此类。被这类毒蛇咬伤后,其毒主要作用于血液循环系统。咬伤后局部剧烈疼痛、出血难止、迅速肿胀,伤口紫黑,伤口周围有水泡与血泡,全身有出血与溶血症候出现,如呕血、便血、尿血、咯血及皮下出血。因大量溶血损害心肌与肾脏,后因循环与心力衰竭而死。
(3)混合型毒蛇:眼镜蛇、眼镜王蛇、蝮蛇等属此类。因含有神经与血液两种毒素,故被咬伤后,很快产生上述两种中毒症状,是更毒、更危险的混合中毒。若救治稍迟,病人会很快因呼吸、循环与心力衰竭而死亡。
2.对毒蛇咬伤的救治方法
(1)保持安静:被蛇咬伤后应勿动,就地休息,减少体力活动,防止其毒素向全身扩散。
(2)捆扎伤肢:在伤口肢体近侧5~10厘米处用带子(止血带、绳子、腰带、手帕、布条等)紧捆患肢(以保持动脉血流不受阻为度),阻断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以减少毒素扩散与吸收。但捆扎后必须每30分种放松1次,以防肢体坏死。并可在捆扎的同时对伤口进行处理。
(3)排挤毒素:用双手从伤口周围向外将毒液挤出,或用嘴(用吸乳器吸毒)吸出毒液,但吸者口腔须无粘膜破损。每吸一口应立即吐出并用清水漱口后再吸,否则也易中毒。
(4)伤处冷敷:如有冰、雪、冷水,可用冰袋或毛巾等在患处上冷敷,以减缓毒素扩散与吸收。
(5)伤口排毒:用刀片(或刀、剪等利器)在伤口处做十字状切口,再在伤口周围皮肤上划几道口子,或用三棱针、缝针等在伤口周围穿刺,使毒液外流,同时可用手挤压伤处,以加速排毒。在切、割、刺时,不可太深,防止血管破裂大出血后使毒液随血液扩散、吸收。或者用冷盐水1桶,将伤肢(指、趾)浸入水中,由上向下挤压伤处,每次30分钟,以加速排毒,效果极好。
(6)清洗伤口:条件许可时,可用消毒的肥皂水、温盐水、温开水,或用3%双氧水、1%新洁尔灭、1∶4000呋喃西林、0.1~0.2%高锰酸钾等洗涤伤口,消毒排毒,防止伤口感染。
(7)使用蛇药:我国蛇药种类很多,有些确有起死回生之效,如:①南通蛇药片(又叫季德胜蛇药),首次服用10片,以后,轻者每次服用5片,1日3次,连服至消肿为止;重者每次服用5~15片,每4~6小时服1次,用白酒适量加温开水调服,同时将药片以白酒适量加温开水溶化后,涂于伤口周围,再服用解毒片,每次2~4片,每日3次温水送下。②南通蛇药2号(季德胜蛇药改进型)效果更好,首次服10片,每
6小时1次,至肿胀与全身症状消失为止。③群生蛇药,剂型有多种,用于各种蛇咬伤,群生蛇药合剂,首次服40毫升,以后每次服25~30毫升,日服3次,重者加倍,小儿减半。群生蛇药(外用)水剂,可涂于咬伤周围约1.7厘米处,有消肿止痛作用。群生蛇药针剂,可在咬伤周围作环形封闭,每次2~4毫升,咬伤后2小时内注射。群生蛇药粉剂,每瓶50克,首次用1/4瓶,以后每次用1/6瓶,每日3次,开水冲服。④上海、湛江、广西蛇药等,可按各地出产的口服、外敷、注射制品说明书使用。
(8)中草药方:①半边莲:取鲜草适量洗净,加食盐或雄黄适量共捣烂,敷伤口周围肿胀处,日换2次,也可用鲜草80~90克浓煎300毫升,每日3次内服,或救急时将鲜草洗净捣汁250毫升(约1杯),日3次内服。②七叶一枝花:取其根与茎适量,用醋浸汁涂伤创肿胀处,或用其酒精浸出液外搽伤口周围,或用其干根3~6克切碎焙焦研末开水冲服,每日2~3次。③雄黄6克,大蒜3克,共捣烂敷在伤口周围,或用雄黄、白矾各3克,白芷9克,共研末,每次成人服3克,小儿减半,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④雄黄15克、五灵脂30克,共研细未,每次服6克,每日黄酒加温冲服1~2次,或用醋(酒)调糊敷于伤口周围。
注意:①凡外敷药,不论粉、膏、糊、液,一律用于伤口周围,不可直接敷盖伤口,以免妨碍毒液外排。②禁用吗啡、度冷丁、氯丙嗪、巴比妥等中枢抑制药品以及苯海拉明、肾上腺素之类药品。这些药品容易加重与掩盖症状,增加危险性。
(9)凡已确诊为毒蛇咬伤者,如有条件,应尽早用抗蛇毒血清治疗,使用多价抗蛇毒血清。我国产的抗蝮蛇蛇毒血清属多价血清,对复合毒的蝮蛇咬伤治愈率达99%。
(10)伤者就地抢救后,应迅速送医院继续救治,转运途中要注意其保暖和多给水喝,并严密观察病人呼吸与脉搏,作好应急准备,以防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