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湿疹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具有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其发病原因很复杂,有外在因子与内在因子的相互作用,常是多方面的。外在因子有日光、炎热、动物皮毛、化妆品、肥皂、人造纤维等;内在因子有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胃肠道功能性障碍、感染病灶、内分泌失调等。其发病机理主要是由复杂的内外激发因子引起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患者可能具有一定的遗传素质。
湿疹按皮损表现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种。
急性湿疹 皮损呈多形性,开始为弥漫性潮红,以后发展为丘疹、水疱、糜烂、渗液、结痂,常数种皮损同时并存,为片状或弥漫性,无明显境界,当合并感染时可形成脓疱,脓液渗出或结污褐色痂。皮损可发于身体各部,而以头、面、四肢远端、阴囊多见,常对称发病,严重者可泛发全身。经过急剧,炎症明显,倾向湿润糜烂,经适当治疗后,约2~3周可以治愈,但常易反复发作。自觉剧烈痛痒。饮酒、搔抓、肥皂洗、热水烫等均可使皮损加重,痒感增剧。
亚急性湿疹 为介于急性与慢性湿疹间的阶段,常由于急性湿疹未能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致病程迁徙所致。皮损较急性湿疹轻,以丘疹、结痂、鳞屑为主,仅有少量水疱及轻度糜烂,可有轻度浸润,自觉仍有剧烈瘙痒。
慢性湿疹 常由于急性和亚急性湿疹处理不当,长期不愈或反复发作转变而来,亦可一开始即呈慢性炎症。表现为患部皮肤肥厚粗糙,浸润,部分有不同程度的苔藓样变,棕红色或带灰色,表面常附有糠皮状鳞屑、伴有抓痕、血痂及色素沉着。急性发作时可出现新的丘疹或水疱,并有渗出。发生于手足及关节部位者,常呈皲裂而致皮损部有疼痛感。
湿疹可发生于特定的部位如耳部、脐窝、阴囊、肛周、手部、小腿等处。
由于湿疹的病因复杂,临床形态和部位又各有其特点,故其治疗大多为对症治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一般防治原则 尽可能发病原因,除去可能的致病因素;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烫洗,暴力搔抓等;避免易致敏和有刺激性的食物,如鱼、虾、浓茶、咖啡、酒类等。
二、内用疗法 可选用抗组胺药、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等,有继发感染者配合使用抗生素,一般不宜应用糖皮质激素。
三、外用疗法 根据皮损情况选用适当剂型和药物。
四、中医疗法 急性湿疹以清热利湿为主;亚急性湿疹以健脾利湿为主;慢性湿疹以养血祛风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