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秋冬季更要注意预防脑血管病

阅读数(2241次)

秋冬季更要注意预防脑血管病

发布人:admin 最后更新时间:2010年11月18日

      脑血管病多见于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糖尿病、心脏病、肥胖等人,过度疲劳和情绪剧烈波动时尤为多见,因此,有效的治疗和控制高血压,避免精神过度紧张与疲动,是预防脑血管病的主要环节。但是气候的变化也是诱发脑血管病不可忽视的因素。据调查,约有一半以上的病人,发生在秋末冬初气候骤变的时候。这是因为:1.低气温可使体表血管的弹性降低,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进而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2.寒冷的刺激还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使小动脉痉挛收缩,增加了外周阻力,血压升高。3.寒冷还可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血液浓度增高,促使血液中栓子的形成而发病。

      预防脑血管病从中青年开始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变化,摄入的热量增高,能量过剩,导致脂质代谢障碍和动脉硬化增多。不良生活习惯如抽烟、喝酒等又进一步加剧了脂质代谢障碍和动脉硬化。这不仅使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发病率增高,也使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年龄明显提前,脑中风呈年轻化趋势明显。中青年人正处于事业、生活的顶峰,在单位肩负重要领导职务或工作重任,不少人是单位的负责人或技术骨干;在家中更有老人、小孩需要照顾;工作、生活缺乏规律性,思想压力较大,负担较重,上述等诸多因素使交感神经系统经常处于较高兴奋状态,导致血压升高。

      另外,部分中青年高血压病患者有高血压家族史,往往家族2~3代多个亲属基本在同一年龄段发病。由于高血压发病很隐秘,没有什么特别症状,使一些已患病的中青年人产生了自己“一切正常”的假象,从而难以进行必要的预防和治疗。

      对此,建议家中自备一个血压计,尤其是35岁以上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中青年人,能3个月量1次。我们建议,要注意饮食清淡、适度运动,保证睡眠质量,以及避免压力过大、性情急躁等。而对于严重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在160毫米汞柱-170毫米汞柱),只有靠坚持用药、长期用药才能控制病情,对于看球、打麻将等这类易于紧张的活动应尽量避免,防止血压突然升高。在此提醒,有效的治疗和控制高血压,避免精神过度紧张与疲动,是预防脑血管病的主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