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防治2型糖尿病必做三件事
徐州市中医院内三科(内分泌科)主任 主任医师 教授 医学硕士 王智明
糖尿病越来越多!中国已达9200万,急!并发症致死致残,如狼似虎!凶!降糖药五花八门,花钱很多,收效甚少!迷!面对危局,我们该如何应对?
综观古今防治糖尿病的实践,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遵循国际多个大型循证医学研究新发现,我认为当今糖尿病的治疗,特别是2型糖尿病的治疗关键是--要保护胰岛细胞功能,核心是防治并发症!目的是延年益寿。为此,我们提出必做好三件事:必须降糖达标,但须以人为本;必须中西结合,旨在标本同治;必须“未病先防”,将“养生保健”贯穿防治糖尿病全过程!
1.以人为本,降糖达标
糖化血红蛋白是体现血糖控制好坏的主要指标之一,目前被尊为“金指标”。长期高血糖会导致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大血管并发症增加。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发现,糖化血红蛋白每降低1%,糖尿病相关死亡率下降21%,心肌梗死降低14%。可见,抗击糖尿病,降糖必须达标。
但是,糖尿病治疗的目的,并非是追求血糖降得越低越好,而是要求兼顾心血管获益和用药安全。就目前的循证医学证据来看,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到6.5%很难,与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水平在7%相比较,心血管收益相差不大。“糖尿病和心血管行动”研究(ADVANCE)发现,糖化血红蛋白降低到6.5%,未能够降低大血管并发症风险,相反,过于激进的降糖治疗(糖化血红蛋白<6.0%),将不利于患者预后,甚至增加了患者死亡率和低血糖发生率!因此,新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由原来的6.5%上调定位为7%。在临床实际中我们还需要综合考虑病程、年龄、性别、合并症以及并发症的异同等,以人为本,制定具体防控方案(详见《以人为本2型糖尿病治疗的四个境界》),全面战胜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为此,我们必须中西结合,旨在标本同治。
2.中西结合,标本同治
2型糖尿病的症结是并发症!糖尿病要是没有并发症,将不成其为一个病。自胰岛素应用以来,糖尿病严重程度不是看其是1型还是2型,而是其并发症的多少,糖尿病的诸多危害通过并发症体现。故西医认为“目前糖尿病治疗已经跨入并发症时代”。许多人都按照国内外提倡的“五架马车”疗法治疗,血糖控制不能说不好,钱没少花,药没少吃,每天算计着吃,可为什么还是发生了并发症?
答案是治疗糖尿病仅有降糖是不够的!必须以人为本,必须中西医结合,治病求本,标本同治,强化治疗,全面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这才是糖尿病治疗的大势所趋。糖尿病的许多并发症是以胰岛素抵抗为基础,西药治疗并发症疗效不理想,原因在于糖尿病导致的体质变化(胰岛素抵抗)未得到改善,这些发生于全身的病变正是西药治疗的薄弱环节。有什么样的治疗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治疗效果!经过10多年的研究实践,我们创立了先进的《中西结合、标本同治、强化治疗》临床规程治疗2型糖尿病---首先用现代科技监测评估胰岛素抵抗,并判断其胰岛B细胞功能,然后用中药治疗,这是我们与传统中医的不同之处;对于具体的2型糖尿病人,根据其胰岛素抵抗的程度、胰岛B细胞功能、并发症的异同,我们与中医辩证施治,综合治疗,这是我们与西医的不同,标本同治、强化治疗-直击胰岛素抵抗,恢复胰岛功能,解决“十高一低”: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粘、高糖化血红蛋白、高尿酸、高尿微白蛋白、高炎症反应、高胰岛素血症、高体重、低下的免疫力,改善糖耐量、全面战胜2型糖尿病!
鉴于中医治疗糖尿病以其独特的优势和现实的疗效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认可,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还设立了糖尿病的中草药研究机构。现代中医研究证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不只是局限于降糖,而是作用于多个环节、多层面、多靶点,是全面防治糖尿病,这正是中医的特点――治病求本的体现! 中医结合,标本同治,强化治疗糖尿病理念的优势在于:
现代医学科技与中医精华的完美结合,突破了传统盲目降糖的误区,全面战胜糖尿病!体现了治疗糖尿病之不断深化、与时俱进的优势。
1)辩证施治,注重整体调节。因采取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故其具有临床诊疗模式上的优势。其不仅降糖,而且降脂、减重、保护胰岛细胞、治疗胰岛素抵抗、全面防治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此整体调节、多靶点作用的特点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故其具有生态大系统医学思想优势。
2)因人而异。处方用药灵活。病有男女老少不同、轻重危急各异,真正体现人文关怀。其具有治疗方法和药物选择方面的优势。
3)副作用小,药材取自天然。中药材源于自然,又经过数千年的选择使用,高效低毒、“绿色”优势突出,具有效性、安全性、广泛性等优势,适合长期服用,而这点正是糖尿病患者所要求。
4)手段多样,治法内外兼顾。内外合治,中西并用,针药两用,足疗,达到综合疗效。中医治疗糖尿病有2千多年的历史,故具有糖尿病防治历史悠久和丰富经验的优势。如糖尿病肾脏病出现尿蛋白、水肿,可用中药内服、药浴足疗、中药灌肠、穴位贴附脐疗、针灸以温肾利尿,达到消除蛋白尿、降尿素氮、肌苷、消除水肿的目的。
5)药食同源,重食养食治。既享口福,又能治病。具有药物经济学优势。
6)强化治疗,见效快捷,迅速消除不适症状,持久稳定控制血糖,恢复并长期保护胰岛功能。在实际疗效上有“防治并重”的优势,体现“治未病”特点。
目前国际公认2型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就当下的医疗水准,还无法根治,需要终生治疗。糖友们抱怨到那家医院都是强调“降糖达标”四个字,检查服药打针老一套,一言蔽之就是“五架马车”,难道就没有别的手段方法?有!那就是被我等子孙遗忘的养生之道!新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也将生活方式干预作为糖尿病治疗的基石,推荐全程贯穿。由此我们在此强调2型糖尿病防治必须“未病先防”,将“养生保健”贯穿防治糖尿病全过程!
3.“未病先防”, “养生保健”贯穿全程。
糖尿病治疗的境界是“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干预不得糖尿病。中医认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是的医学境界。现在研究已经证明2型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由中国学者在大庆进行的一项为期5年的前瞻性研究表明-通过积极干预糖耐量减低(IGT)的人群,可以阻止其发展成为糖尿病,有些人甚至完全恢复正常。这项报告赢得了国际同行们的普遍赞誉并且广为引用。中医在很久以前的《内经》时代(2千年前)就认识到了解决了“脾瘅”(就是现代的IGT)问题,就可以控制个体不会转化为消渴病(糖尿病)。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立项“2型糖尿病前期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研究”,我们为此成立了2型糖尿病前期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研究课题组,并且开设了糖尿病前期综合防治门诊,指导高危人群养生保健预防糖尿病。对于已经患糖尿病的人群,一开始就全程中医药干预,预防控制并发症,教育其学会养生之道,控制并改变糖尿病(参见《糖尿病的四季养生》)。如果仅从降糖效果来说,中药难说有什么超过西药的地方。但我们要知道,在有现代西医以前,中国人得了“消渴”病用上述治疗思路,在延长病人生命、减轻痛苦方面是取得了成效的。我国隋、唐朝有个大医学家叫做孙思邈的,他本人就是一个糖尿病患者,就是吃中药、遵循养生之道活了100多岁,总结的治疗糖尿病的方子叫做“消渴方”收录在《千金方》,这本医书流传于世!而现代西医研究也表明仅有药物降糖是远远不够的,研究显示:营养治疗、戒烟等以及适当的体力运动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有利于血糖控制、有利于减重、有利于控制炎症以及有利于预防疾病。研究还发现坚持规律运动11-14年糖尿病死亡率显著下降。可见糖尿病养生之道古今适用,其道理中外不悖。在此特别要指出那种到了疾病终末期,一身并发症了才想到求救于中医药,把中医药当做“后的救命稻草”的做法是极其错误的,其结果也是极其悲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