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徐州市中医院皮肤科湿疹诊疗方案

阅读数(3414次)

徐州市中医院皮肤科湿疹诊疗方案

发布人:admin 最后更新时间:2011年10月25日

徐州市中医院皮肤科主任 主任中医师 教授 医学博士 翟晓翔

  1.内治法

  (1)湿热浸淫证。多见于急性湿疹、慢性湿疹以急性发作为主者。

  主症:皮肤潮红、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渗液;自觉灼热、瘙痒。次症:心烦,口渴。舌象:舌红,苔黄。脉象: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龙胆草方(经验方)。龙胆草10g,栀子10g,黄芩10g,土茯苓30g,柴胡10g, 生地15g,丹皮10g,赤芍10g,泽泻10g,当归10g,车前子10g,甘草5g。加减:出现脓疱,加银花15g,连翘15g;出现发热,加大青叶15g;出现大便干结,加大黄6g(后下)。若瘙痒甚加苦参15g,白鲜皮15g。

  中成药:雷公藤多甙、龙胆泻肝丸。

  (2)脾虚湿蕴证。多见于脾胃功能紊乱,消化不量的慢性湿疹,尤其是儿童慢性湿疹患者。

  主症:皮损色淡或褐,红斑、丘疹、丘疱疹、少量渗液或皮肤肥厚、粗糙;自觉瘙痒。兼症:食少,腹胀便溏。舌象:舌淡胖,苔腻。 脉象:脉濡或滑。

  治法;健脾利湿。

  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苍术10g,厚朴6g,陈皮6g,猪苓15g,泽泻10g,赤茯苓15g,白术10g,滑石15g,防风10g,栀子10g  甘草5g。加减:滋水过多者,加苦参10g;胃呆纳差,加藿香5g、佩兰5g  芳香化湿;腹胀,加大腹皮10g,湿蕴化热者,加黄芩10g,连翘10g。

  中成药:雷公藤多甙、参苓白术丸。

  (3)血虚风燥证。多见于慢性湿疹患者。

  主症:皮肤肥厚粗糙,鳞屑,苔藓样变,色素沉着;自觉阵发性瘙痒。舌象:舌淡。脉象:脉细弦。

  治法:养血祛风润肤。

  方药:滋阴除湿汤(《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生地30g,当归12g,元参12g,丹参15g,茯苓9g,泽泻9g,白鲜皮9g,蛇床子9g。加减:瘙痒剧烈,不能入眠者,加珍珠母15g、生牡蛎15g;皮肤粗糙肥厚严重者,加扁豆10g、何首乌15g。

  中成药:雷公藤多甙、乌蛇止痒丸。

  2.外治疗法

  (1)急性湿疮:糜烂渗液明显者,以龙胆草方水煎液;无明显渗液者,用苦参、地肤子煎汤温洗。

  (2)亚急性湿疮:用三石洗剂(经验方)、冰黄肤乐软膏外涂。

  (3)慢性湿疮:用冰黄肤乐软膏、除湿止痒软膏外涂。

  3.食疗

  ⑴薏米红豆煎:薏米30克,红小豆15克,加水同煮至豆烂,酌加白糖,早晚分服。

  ⑵马齿苋煎:鲜马齿苋30~60克,水煎,每日分数次服用,并可配合外洗。

  ⑶冬瓜汤:带皮冬瓜250克,切块,煮汤食用。

  ⑷黄瓜煎:黄瓜皮30克,加水煎煮沸3分钟,加糖适量,1日3次,分服。

  ⑸绿豆海带粥:绿豆30克,水发海带50克,红糖适量,糯米适量。水煮绿豆、糯米成粥, 调入切碎的海带末,再煮3分钟加入红糖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