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滋肾养阴汤治疗消渴病疗效显著
徐州市中医院内科副主任兼内分泌科主任 副主任中医师 副教授 陈军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症。临床上常以口渴多饮为上消,多食善饥为中消,多尿或小便如膏为下消,分型论治,故又称之为三消。现代医学之糖尿病,以及甲亢病、尿崩症等相当于消渴范畴。多年来,笔者用自拟“滋肾养阴汤”治疗数十例消渴病人均取得很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方剂组成及用法: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玄参,黄芪,黄精,天花粉,葛根,麦冬,知母,山楂,五味子,地骨皮,苦瓜干,一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
典型病例:蒋某,男,59岁,干部。患糖尿病已10年,曾用胰岛素等多种中西药物治疗。2006年9月来诊,现有小便频多,消瘦乏力,手足心热,舌红,脉细数等症。予滋肾养阴汤日服一剂,连服六十余剂诸症悉除。化验检查尿糖、血糖等指标恢复正常,其病痊愈。
体会: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为特征的病症。素体阴虚,复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为其病因。阴虚燥热为其主要病机。其病位在肺、胃、肾,而以肾为重。临床辨证虽有上中下三消及阴虚与燥热主次之分,肺燥、胃热、肾虚轻重之别,但常有三消并现,虚、热共见者。滋肾养阴汤正是根据消渴病的上述病机特点,以养阴生津、润燥清热为基本治则,无论上中下三消均立足于滋肾养阴,佐以清热泻火或清热解毒。在治法上三消兼顾。仿叶天士“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治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的原则立法,严密配伍,合理组方而成。故治疗消渴病有显著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