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清明:调畅肝气可降压
4月5日是24节气中的清明。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从养生来讲,清明时期,人体肌肤腠理舒展,五脏六腑因内外清气而润濡,人们宜多到户外运动,如晨练、登山、踏青、郊游等,而且宜加大运动量。清明过后雨水增多,气候潮湿,容易使人产生疲倦嗜睡的感觉。此时,各种慢性疾病(如关节炎、哮喘、精神病等)易复发,因此,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易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鱼、海虾、海蟹、咸菜、竹笋、毛笋、羊肉、公鸡等"发物"。
清明时节中不可对肝脏进补。以防肝气太旺,使肝阳上亢,诱发高血压。
踏青谨防过敏凑热闹
阳春三月,气温逐渐升高,桃花、野花争相绽放,邀三五好友去郊外踏青,既能愉悦心身,又能强健体魄。但在享受春光的同时,有些人却出现鼻子奇痒、打喷嚏、流鼻涕等过敏性鼻炎症状。
中医认为,过敏性鼻炎多由于肺气不足、肺内有寒所致。由于肺开窍于鼻,气机不畅就会使鼻窍不通、鼻塞头痛。
在日常生活中,要想免受过敏性鼻炎困扰,需要注意两方面:一是在日常饮食上要多吃一些散寒的食物,如大葱、大蒜、洋葱、生姜、紫苏等。避免食用虾蟹等寒凉食物和冷饮。二是在起居上要注意保暖,刮风天气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可戴口罩,以防花粉、化学粉尘等刺激物进入口鼻。家中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被褥要经常换洗,防止尘螨滋生。
调畅肝气可降压
中医认为"春气者,诸病在头。"一到春季,许多人会出现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等不适症状。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血压升高而引起的。在五行中,春属木,与人体肝脏相对应。肝主疏泄,调节全身的气血运行,春季是肝气向外舒展的季节,如果肝气郁结无法向外舒发,人体气血运行便会紊乱,进而诱发高血压等。
预防高血压需要调理肝脏,条畅肝阳。眼下正是吃野菜的好时机,荠菜美味可口可常食。中医认为荠菜味甘性凉,归肝、脾、肺经,有凉肝明目、利湿、降压止血的功效。荠菜的吃法有多种,民间流行在农历三月初三吃荠菜煮鸡蛋。
按摩脚底涌泉穴也是降低血压的好方法。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起点,位于足心。中医认为,肝木只有在肾水的滋养下才能正常生发,如果肾阴不足,就会引起肝阴不足,肾脏精气不足,肝脏也会受损。涌泉穴位于肾经上,经常按摩能治疗肾病和经脉循行部位的病症,以及与肾相关的肝、脾、肺、心等脏腑病症。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心情舒畅。《黄帝内经》上记载,"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所以,要学会制怒,保持心态平和,使肝火熄灭,肝气顺畅。还应进行适量运动。春季万物萌发,是体育锻炼的黄金时期。可以多开展一些户外活动,选择动作轻柔的运动方式,像散步、太极拳等,也可以多去野外放风筝、踏青。这样做不仅能使身体吐故纳新、气血顺畅,还能消除抑郁、舒畅心情。此外,风邪侵袭也会引发高血压,所以平时要注意保暖,不要过早脱棉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