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足浴疗法

阅读数(17564次)

足浴疗法

发布人:admin 最后更新时间:2014年5月5日

中药足浴疗法是根据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全息生物学理论,应用托毒透邪、补肾活血养血方药,通过足部药浴,药性通过穴位直达脏腑,并施以足部穴位按摩,疏通经气,调理气血,这样达到托毒透邪、补肾活血养血的功效。

人体的足部有丰富的穴位,与生血有关的穴位有涌泉穴、照海、太溪、水泉、解溪、历兑、内庭、冲阳、三阴交、昆仑、至阴,这些穴位通过经络与相应的脏腑相连。

中医理论认为,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达到疏通经气,调理气血,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现代全息生物学理论认为,全身各部位在足部都有其对应的反射区,刺激足部这些反射区,可引起相对应身体部位的生理反应和变化,从而对其对应部位的疾病起到治疗作用。

不适宜人群:

1、饥饿、极度疲劳或酒醉后的人不宜足浴。

2、足部有皮肤破损及烧、烫伤者。

3、各种感染性疾患:如丹毒、脓肿、骨髓炎、蜂窝组织等。

4、严重骨质疏松者禁止使用足浴手法。

5、患骨关节结核、肿瘤着不宜采用足疗法。

6、严重心脏病、肝病患者及精神病患者。

7、骨折、脱位要用相应的整复手法进行复位并加以固定,未处理之前不宜采用足浴疗法。

8、关节韧带的撕裂伤、断裂伤,不能用足浴手法,应手术治疗。

9、各关节部位创伤性骨膜炎急性期禁止使用足浴手法。

10、皮肤局部病变,如湿疹、癣、疮疡、脓肿、疱疹、疤痕等。

11、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有出血性体质的人或倾向者。

12、急性传染病、淋巴结肿大、烧伤的局部、孕妇的腹部等,其他部位操作手法也应轻柔。